本报讯 (吴晓彤 记者 任鸿)“在中国很多城市,通往市中心的迎宾大道都长得差不多,感觉不到这座城市的特色。”12月17日,在省委统战部与省住建厅联合举办的“智汇四川·同心讲堂”上,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研究院院长、建筑学教授、博导莫森·阿布图拉比先生和与会者共同讨论了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在很多新城建设都照搬其他城市,将规划的重心放在物理环境和经济活动层面,以为有宽阔的马路和高楼大厦就是城市了,却埋没了城市的气质。”在中国工作了15年,莫森发现,随着城镇化推进,“千城一面”现象日益凸显。避免“千城一面”,关键是要提炼城市气质,留住城市的艺术品性。“本是‘艺术品\’的城市正在被标准化的‘工业品\’所替代。比如,我所看到的四川住宅大概就只有三四种模板,只是颜色、细节略有不同,这是因为大家做规划设计都是在资料库里‘选货\’。”
莫森的话让攀枝花市政府副秘书长唐刚深有同感:“虽然攀枝花是个50岁的‘年轻城市\’,但也有它独特的气质。以前,旧城改造基本都是整体拆除,城市记忆随之消失。”“有的规划只有前几页是对城市生态、文化的调研,后面都是和其他城市相似的效果图。”南充市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局助理调研员唐晓东坦言,“一些规划方案只是引入了先进理念,缺少对本地特色的提炼。”
莫森建议,规划部门有必要围绕城市社会、经济、物理、生态4个要素开展定期调研,并招募专业人员与规划机构形成“对抗”,专业并客观地评价规划方案。“或许,我们应给规划师多设置一些难题,对规划方案的提问还应更尖锐些。‘你的规划为何适合本地?如何体现可持续性?\’这些问题应贯穿规划方案制订的始终。”
新闻推荐
﹙二〇一六年一月三十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月30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的省纪委委员51人,列席2...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