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专家组、省市有关领导,在学院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南职蓝天驾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实训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中心等院内实训基地。
在验收汇报会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永龙教授作示范院校建设项目进展总体情况工作汇报,他从学校的项目建设基本概况、项目目标完成情况及成效、经费使用及执行情况、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学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示范引领与辐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等七个方面汇报了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效。
验收组专家在听取了学院项目建设总体情况和随机抽查的两个重点专业建设情况汇报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随后,验收专家通过阅审资料、个别访谈、教师(学生)座谈和专家组研讨等方式,对学院示范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严格评审,形成了专家组验收意见:
一、学院坚持“创建结合,以创促建,以建促改,协调发展”原则,建立了人员、任务、时间、质量“四要素”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推进体系,举全院之力,推进示范建设工作。项目建设资金共5200万元,其中省财政700万元,市政府配套3400万元,学院自筹975万元,其他投入125万元,使用结构和范围符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有关文件和财务制度要求。经过三年建设,完成了《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所确定的建设内容及各项建设任务指标,总体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二、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配套34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项承诺全部落实,财政生均拨款逐年增长,2015年预算内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0500元,专项划拨5300万元经费用于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并在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地校企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
三、学院牵头组建了南充职业教育集团和职业教育联盟,整合资源,促进了开放办学的深入发展和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成立了利奥学院和夏尔学院两个二级学院,形成“三元一体”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4个重点专业,对接南充及川东北优势产业,形成了“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校内外实训基地、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内涵建设,带动了专业群和其他专业改革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学院已成为南充及川东北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五、学院依托南充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等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累计完成社会培训27687人次,职业技能鉴定44763人次,完成地方技术服务36项,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726万元。发挥涉农专业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服务“三农”,推动南充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专家组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项目建设和各项承诺及时得到了落实。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示范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专家组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学院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陈永龙代表学院党政和全院师生员工向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消化吸收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后示范建设中,学院将继续以校企股份制办学体制为引领,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之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南充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力求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推进开放办学、特色办学,进一步发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谱写学院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崭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伍罗文博∕文 胡彤∕图)
新闻推荐
在“第一书记”潘翔的努力下,高坪区石圭镇壁山村的61户贫困户,已有24户摘掉了“穷帽”。在潘翔的工作日记中,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村民不脱贫,我就不回家”
●本报记者雍宏伟去年7月,潘翔来到高坪区石圭镇壁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竹编厂,为贫困村民送蛋鸡建鸡舍,帮助全村贫困户新栽柑橘6800株,建立网络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线上线...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