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充新闻 > 正文

南充正月十四“送蛤蟆”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2-11 08:3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冯超颖

“就这几根竹子,是家里最好的,等会你就去砍回来,一起做蛤蟆灯。”大年初一午饭刚过,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的居民老高就催促刚回家不到一天的儿子,准备迎接当地一年一度的“大日子”——蛤蟆节。

蛤蟆节,是在川北山乡比较盛行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的正月十四晚上,大家都要点燃自制的蛤蟆灯,舞火把、抬彩龙,敲锣打鼓地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这个传统在共兴传承较好,每年除了本地居民外,还能吸引数万游客参与。

蛤蟆节从何而来?由于历史久远,众说纷纭,据共兴的老人记忆,最远的说法可追溯到明末。张献忠率兵屯扎川北时遭官兵围剿,义军多次浴血奋战,双方死伤无数,尸横遍野,连年瘟疫流行。村民纷纷到附近的青龙庙烧钱化纸,仍无济于事。一位道人云游至此,说是浊血触怒河神,才降蛤蟆祸害人间,只有将蛤蟆送走,方可保平安。瘟疫盛行之时,恰逢正月,正是冬眠后的蛤蟆纷纷交配繁殖之时,乡民信以为真,便称之为“蛤蟆瘟”,蛤蟆节便是为赶走“蛤蟆瘟”而来。

虽然目前离节日还有约10天,但记者在共兴看到,各村的男女老少已经按捺不住地筹备着。蛤蟆节的活动以送蛤蟆灯为主,因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最容易患“蛤蟆瘟”,有儿童的家庭里,每个儿童都必须扎上一个“蛤蟆灯”。只见老高拿了儿子砍回的一段新竹,将两个竹节之间的竹筒敲破,再用细竹篾编成圈,撑开竹筒敲破的地方,再经过巧手固定、加稀泥为底座、插上蜡烛、用纸糊面,谈话之间一盏蛤蟆灯就制成。

“十四夜,送蛤蟆,蛤蟆公,蛤蟆婆,我把蛤蟆送下河……”2月21日晚,共兴镇将有数万人举着蛤蟆灯,排成“火龙”,唱着这首古老的童谣,把传说中的“蛤蟆瘟”送到离场镇外的小河里,以祛病消灾。蛤蟆节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祭龙和送龙上天。在“蛤蟆节”的当天,除了每一个儿童必须扎一个“蛤蟆灯”外,村里的老人们还要用竹和红绿彩纸扎一个如滑竿大小,形状如龙舟般的彩龙,村民们家家都要从家中拿出五谷杂粮放进自己制扎的龙船中,拜祭龙神,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闻推荐

返乡兴业,川商为何热衷“抱团”

观察“回成都后,我们20多位泛长三角川商马上开了一个碰头会,大家有一个共识:加大对家乡的投资力度,抱团返乡!”2月24日,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江苏省四川商会会长、苏州市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南充正月十四“送蛤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