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充新闻 > 正文

送蛴蟆——“十四夜”的祈福礼

来源:南充日报 2019-02-19 07:19   https://www.yybnet.net/

●杜小春

入夜,蛙声四起。隔壁贾大娘破口大骂:“死瘟煞,十四夜过了你还在闹!”她摸了摸小儿子的额头,体温仍旧偏高,内心的怒火熊熊燃烧。

想起30多年前邻居贾大娘儿子感冒发热的一幕,我不禁哑然失笑,由此勾起了有关“十四夜”的诸多回忆。

每年正月十四夜晚,嘉陵区部分农村的群众总会自发组织起来,向滨水之地送去自制的蛴蟆灯, 俗称“十四夜送蛴蟆”。

春暖花开之际,结束冬眠的青蛙纷纷上岸活动,恰逢病菌生殖繁衍,免疫力低下的小孩极易患病。旧时缺乏科学知识的大人便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联系起来, 认为青蛙是瘟神的化身, 小孩患病是青蛙作祟。于是,大人们选择新春佳节最后一天的晚上,让小孩将“蛴蟆灯”送到水田、溪流等青蛙栖息的潮湿地带,希望赶走生性怕光的青蛙,寄予驱邪之意,祈福身体安康。

嘉陵西路一带的群众从小便会制作“蛴蟆灯”。

正月十四晌午过后,人们便去竹林选材,截取一段竹簧较薄、 粗细适中的竹竿,把第一节竹筒均匀地破成八九份。切一根篾条编织成圆圈, 放入破开的竹筒内,将其拱成橄榄状。用米汤将废纸糊在“橄榄”的外面,在空隙处做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开闭的纸门,一个精美的灯笼便呈现在眼前。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穿进一端有竹节的细竹筒内,灌入煤油,用稀泥将这支煤油灯竖直地固定在灯笼的底部,最传统的“蛴蟆灯”便大功告成了。

当然,这种传统的手工活大多由功底深厚的大人来完成,孩子们主要是站在旁边聚精会神地观看,并炫耀谁家的“蛴蟆灯”最为漂亮。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蛴蟆灯”的材料不断改进,制作技法也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蛴蟆灯”都是带有罩子的灯笼,避免灯火被夜风吹灭。

夜幕降临,小孩们迫不及待地擦燃火柴,点亮“蛴蟆灯”, 从千家万户冲出来。山村顿时喧闹起来,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山野间缓缓移动,向河岸会聚, 逐渐集结成一条火龙,蜿蜒游弋,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头望不见尾。

送蛴蟆讲究速度,看谁跑到队伍的前头,谁先扔掉“蛴蟆灯”,谁最早回到竹林“摇嫩竹”……于是,大家边走边高声哼唱童谣:“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去吃酸醪糟……”到了预定目的地后,单手握住“蛴蟆灯”,奋臂一挥,将它掷向远方, 或斜插在淤泥上,或横卧在溪流里。

看到有的小朋友扔掉了“蛴蟆灯”,走在半途的小伙伴便慌了神,急忙找块水田抛下“蛴蟆灯”往回赶,难免会遭到家住水田附近的小孩的伏击和驱赶,吆喝他们把瘟神送往别处。

返回的小朋友第一时间冲进竹林,抱住早在白天相中的一根又高又壮的嫩竹,拼命地摇动起来,爽爽朗朗地唱起了童谣:“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我也长, 我跟着嫩竹一起长;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一场乡村狂欢在朦胧的月色中徐徐传向远方,温暖着每个人的梦想。

嘉陵区三会镇打造特色节庆,将“十四夜”打造成“蛴蟆节”,通过开展文艺活动,丰富文化内涵,弘扬民俗文化, 发展旅游经济。天南地北的人们会集于此,送蛴蟆、摇嫩竹,祈福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年销售收入首破百亿 千年丝绸再写辉煌

●杜小春2018年,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捷报频传,丝纺企业年销售收入首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利润8亿元……这组数据如同...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送蛴蟆——“十四夜”的祈福礼)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