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传统方式制作出的爆米花唤起大家童年的回忆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
■本报记者叶祯
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一口黝黑的爆米锅,“嘭……”一声响后,浓烟迅速散去,网兜中是新鲜出炉、发出阵阵热气的爆米花。就在传统土制爆米花在大都市渐渐成了古董的时候,在南宁的友爱路、建政路等街头又看到了爆米花老人的身影。一块空地、—个风箱、一个爆米锅……一个土制爆米花的摊点很快搭成,在不时响起的“嘭、嘭”声中,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26日下午,记者在建政路延长线通往长堽路的铁路桥附近看到了一位爆米花老人,右手摇鼓风机、左手摇锅,守着一团炉火,在锅炉“吱吱”的滚动声中,10分钟过去,老人站起身来,拎起锅,踩住手柄处的一个地方,然后就是一声巨响,浓烟过后,网兜中是一锅白生生的爆米花,空气中立即弥漫了着爆米花的香气。
市民曾女士说,前一天她到友爱路接孩子放学时,也在万秀村路边看到有爆米花的老人,不少孩子放学后就在老人旁边围观,对那个爆米花“神器”表示出极大的好奇。曾女士说,传统手艺制作的爆米花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她看到后就忍不住拍照发微信。
据史书记载,爆米花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 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中国式的爆米花还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登上了美国一个著名科技类节目《流言终结者》。为了“应付”中国爆米花老人轻车熟路操作的那个铁家伙,美国人穿上防爆服,架起防弹玻璃,还翻译了中文版的使用说明书,看起来像是对付一颗炸弹。这样的架势让看到的中国人不禁莞尔一笑。
随着社会的发展,零食的品种越来越多,爆米花并非过年唯一的零食,会传统工艺制作爆米花的人也少了。据了解,广西一级民间工艺师鄢小刚成立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把糖画、爆米花、面人、吹糖和剪纸等民间艺人集中在一起创造财富,这既是为民间艺人提供一个平台,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传承。
新闻推荐
12月26日中午12时许,读者星桥紧跟着这辆电动车,车后的黑狗已不知被拖拽了多远,奄奄一息浑身伤痕、血迹斑斑的黑狗被拽起来两人把黑狗扔上一辆面包车,开车离开了(热心读者星桥摄)看到这样一幕,你会有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