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女生为了考上理想高中发起最后冲刺 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
韦德宇一家合影受访者供图
三名女生:
力争考上示范性高中
出镜人物
卢文婷、卢雪婷、陈慧彧
报道时间:2013年10月18日
镜头回放
2013年10月4日,记者在Q群上获知三名女生利用一个月时间调查后写出一份美丽南宁调查报告一事。此事经过报道后引起市委书记余远辉高度重视,余书记在10月18日第7版的《南宁晚报》上做了批示,高度赞扬了“三位同学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和崇高精神”。同时要求全市公务员向三位同学学习,把“美丽南宁”这项得民心的工作做好,让市民更满意。
现状回访
3名女生全力以赴,备战今年中考,力争考上理想的高中。
一个月的调查,写出一份美丽报告,三名女生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表达了对第二家乡的热爱,也用自己稚嫩的笔,记录下深得民心的“美丽南宁”大行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三名女生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收获了什么?对2014年又有怎样的憧憬?
还是那三张纯真的笑脸,再次见到三名女生是在2013年的倒数第二天,说到2013年最难忘的这一个事件,卢文婷感触颇深,因为余伯伯的批示,使她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女生成了公众人物,老师和同学都以她们三名女生为榜样,积极参与到“美丽南宁”大行动中来。
成了公众人物后,妈妈对卢文婷的要求更严格了,只要她做得有一点不好,就会提醒她,让她做得更好。而让卢文婷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事迹传回老家金陵镇那龙村后,村委会把她的相片和三名女生的相关报道贴到了“清洁乡村”的宣传栏去,号召村民向她学习,积极参与清洁乡村工作。
三名女生的报道出来后,卢雪婷收获最多的就是自信,就连邻居也说她好厉害,希望她再接再厉,做出更多成绩。就连她坐公交车和走在路上,也不时被市民认出来,问她是不是报纸上那三个女生中的一个,然后问她的学习成绩,鼓励她加倍努力学习。在家里,卢雪婷也是弟弟的榜样,本来弟弟的学习成绩就不错,因为姐姐成了“名人”,妈妈经常让他向姐姐学习,弟弟变得更加努力了。
陈慧彧的名字比较特别,所以,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南宁晚报》上后,邻居们第一时间就认出他们身边的这个女孩。报道出来后,陈慧彧成了爸爸的骄傲,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时,爸爸总是让她打开电脑,把媒体对她采访的报道、视频调出来,放给客人看。陈慧彧害羞地说,亲戚们都说家庭出了一个名人了,让她把有余伯伯批示的报纸复印件保存好,留做传家宝。
三名女生说,通过一份“美丽南宁”报告,她们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鼓励和赞扬,但是,事件已经过去了,她们不会沉迷在荣誉之中。目前她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争取在2014年的中考中考取自己理想的示范性高中。
在说到理想的示范性高中时,卢雪婷沉默了一下说,她还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为她不是南宁本市户口,要想考上南宁市的示范性高中,中考分数必须要比本地生高出很多,她才有可能被示范性高中录取。
同样不是南宁本市户口的陈慧彧,也面临着卢雪婷一样的命运。不过,两名女生都说,她们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新年愿望:
好好学习,争取在2014年的中考中考取自己理想的示范性高中。
——卢文婷 卢雪婷 陈慧彧
韦德宇:
离家28年春节要回家团圆
出镜人物
韦德宇,男,34岁
报道时间:2013年7月14日
镜头回放
1985年初夏,南宁市吴圩镇坛白村那末坡韦成杰的儿子韦德宇被上门收西瓜的表叔拐卖到河南。时隔28年,2013年7月13日,在“宝贝回家”广西志愿者的帮助下,韦德宇找到了回家的路,带着妻儿一起回家认亲。
现状回访
回到河南的韦德宇和妻子又开始忙碌的工作。24日,他们将踏上回家的列车,与家人一起过重逢后的第一年团圆年。
2013年7月14日《南宁晚报》3版,报道了吴圩镇坛白村那末坡的韦成杰在儿子韦德宇被拐28年后重逢的故事,给读者传递了志愿者的力量,也传递了血浓于情的一份亲情。事隔半年,被拐后回家的韦德宇一家如今是否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儿子的回归,是韦成杰在2013年最大的收获,他说儿子回来后,他一颗沉重的心终于放下了。虽然儿子回来后又返回河南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伤心,“反正儿子已经找回来了!”这位憨厚的农民乐呵呵地笑道。
离春节还有20多天的时间,韦成杰与妻子已经把韦德宇的房间收拾好了,床上用品也洗晒好,就等着儿子一家回来过年。“他们昨天已经订好火车票了,儿媳1月24日放假,放假就回来!”韦成杰说,这可是他们一大家子团圆后的第一个春节,一定要过得热热闹闹。
韦德宇一家回河南那天,二姐韦群英要上班,匆忙赶到火车站送别,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张全家人的合影。不过,韦群英说,弟弟一家回河南后,他们经常通过QQ和视频聊天,一家并没有分开的感觉,春节也快到了,弟弟一家准备回来,到时又能见到弟弟一家了。
“我弟说他人生四分之三的记忆都在刚被卖的那一段时间,经常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出现,经常做梦梦到小时候家乡的情景,”韦群英动情地说。“现在弟弟回来了,我们又多了一个亲人,多了一份牵挂,希望我们一家人好好珍惜难得的团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好人一生平安!”
记者联系上韦德宇时,还是2013年的年尾,正在山西省的荒郊野岭忙碌着的他,手机信号不好。韦德宇说,回到南宁的40多天时间里,所有亲戚他都见了一遍,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只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留在南宁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回河南去发展,毕竟,他在河南生活了28年,有自己熟悉的勘探工作,做起来顺手,而且也接了一单工程。
韦德宇知道,远在南宁年迈的父母在等着他们,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家在南宁,春节他们一定会回家的。所以,他在1月4日晚上8时赶回河南,然后等妻子与女儿放假后一起回南宁过春节。
杨晓丽,韦德宇的妻子。杨晓丽和女儿跟着丈夫回来南宁后住了一星期左右,因为有课就带着女儿先回了河南。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女儿似乎很快和爷爷奶奶、姑姑们建立了感情,回到河南后经常给她爷爷奶奶叔叔视频,给三个姑姑发语音。
回去后,韦德宇的妻子仍在幼儿园工作,由于丈夫经常在山里工作,她就负责与南宁的沟通与交流,通过QQ聊天和视频。跟着丈夫回南宁的那些日子,南宁家人那份浓浓的亲情,成了她终生难忘的经历。
“过去的一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梦寐以求想要知道的家,多了很多亲人,还有你们这些热心朋友!”杨晓丽动情地说。
新年愿望:
在新的一年里最大的希望就是亲人、朋友、好心人也包括自己在内健康平安,所有事情顺心顺意。 ——韦德宇、杨晓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雨年底到年初的交会之季,往往是跳槽现象的“高发季”。国内某著名求职网站曾进行一项调查,在跳槽的人群中,初入职场的新人占很大比例,66%的受访者在工作2年之内(包括2年)曾经跳槽。毕业生...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