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锐评
致远
据电视媒体报道,3月25日晚,南宁市2018年第一期“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开卷”。首场“考试”聚焦部门作风建设,现场曝光了举报的问题久拖不决、人饮工程用不了水等问题。
“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2018年首期南宁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再现“行政大考”火爆场面——现场提问犀利,点评客观,回应诚恳,让被问政的部门“脸红出汗”,整个节目“辣味”十足,令观众大呼过瘾。
然而,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一些问题在群众多次反映后仍然久拖不决,但是只要在电视上曝光后,基本都能够“马上解决”,或者得到限期解决的承诺。比如在这期节目中,市民反映电线杆倾倒问题将近一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在节目曝光之后,相关部门表示“第二天就可以解决”。有没有公开曝光,效果明显不一样。
电视问政搭建起了百姓参与、官民互动的“考场”,掀起了一股以“诺”践“行”的热潮,其效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样的事例看得多了,却让人心生疑惑:为何一些平时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的诉求得不到回应,而媒体一曝光、领导一批示,就能马上解决?
其他省区也有这样的例子。去年,一位武汉市民丢了手机到派出所报警,民警却说“这是小案子,没有必要找”。结果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现场曝光后,派出所负责人马上表态:群众的事没有小事,要尽全所的人力物力把手机找回来。近日,江苏新闻广播连续关注了某政府部门公职人员“打白条”拖欠吃龟餐费多年一事,在新闻曝光后的12小时内,泗阳城管局、农机局将拖欠近6年的1.9万余元餐费全部清偿。
解决问题“一曝光就灵”,相关部门态度之积极,反应之迅速,确实让群众感觉到其工作之高效。然而,人们同时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处理倾斜的电线杆、修复塌陷井盖,可能是“第二天就可解决”的小事,为何“近一年没解决”?人饮工程一年多不能用、防渗水渠开裂渗水,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存在失职和失责?问题出现后久拖不决,为何非得等到曝光后才“马上办”?
“第二天就可解决”的现象,说穿了,是一些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此后的“快速反应”与其说是在为群众服务,不如说是在为自身“救火”,点赞之余更需批评。面对媒体曝光和电视问政,相关部门如果仅满足于解决曝光的问题,而不是以作风的转变、效率的提升,来强化服务群众的实效,那么就难以达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结果必然是陷入“不问不管,一问就灵”的套路。
构建更为常态的问政问责机制,让市民有更多问政的渠道,让官员直面百姓、直面问题、直面监督,真心实意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这样,才能少一些“近一年没解决”,多一些“第二天就可解决”。
新闻推荐
嘉和城绿地城保利·山渐青碧桂园·雍璟台保利·领秀前城绿地中央广场对于改需购房者来说,买套大面积的房子是远远不够的。换房,还需要看地段环境是否优越,出行条件是否便捷、商业配套是否完善、学校...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