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锦义一家人和村妇女主任(左二)聊天。潘锦义靠两张小矮凳走路。
今报记者冯耀华 通讯员梁海英 黄雪琼 文/图
核心提示
如果没了双腿,是躺在床上等家人照顾一辈子,还是重新站起自食其力?
面对这一道真实的生活选择题,武鸣县锣圩镇培联村的潘锦义的答案是后者。一场车祸夺去潘锦义的双腿后,他靠着两个小矮凳重新“站”了起来。他上山砍竹割草,在家养竹鼠以减轻妻子的负担。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不少四肢健全的人自愧不如!
【为了妻儿】
鼓起活下去的勇气,他首先要“站”起来
一手撑住一个小矮凳,靠着板凳的支撑力,他慢慢地向前挪动身体,40岁的潘锦义以这样艰难的方式出现在记者面前。尽管在采访前就已经得知他失去双腿,但令记者想不到的是,他竟以这样的方式走路。
采访潘锦义就从这双缺失的腿讲起。
2010年8月,当时35岁的潘锦义骑摩托车去县城,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转弯时没有避让直行的他,惨祸发生了。正当壮年的潘锦义高位截肢失去了双腿。此后,家庭的重担就全压在妻子身上。
“从医院出来时,有一群人围着我看。”潘锦义说,残缺的身体在不少人眼里,成了窝囊废的代名词。这深深刺痛着他的心,也让他一度绝望。
妻子身患甲亢,每天忙里忙外,身体日渐消瘦;懂事勤快的儿子放学后也经常帮妈妈的忙,潘锦义心中充斥着愧疚之情。这位倔强的汉子,决定为家庭和年幼的孩子坚强起来。
鼓起继续生存的勇气后,潘锦义想到要生存首先就要“站”起来。由于是高位截肢,下半身没有了,潘锦义不能借助拐杖行走,就尝试借助矮凳双手撑起上身来移动身体。经过反复不断练习,渐渐地,两个矮凳成了他的“新腿”。靠着它们,他又能移动“出行”了。
【为了工作】
撑着残疾身体,上山割草搞养殖
行走的问题解决了,要解决生存问题就要创造财富,但自己下半身没了,干不了农家重活。潘锦义决定搞些家庭副业来贴补家用。
2012年,竹鼠养殖挺红火,潘锦义就从周边村民那里买来15对竹鼠种苗回来试养,但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对竹鼠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也没人可讨教,当年的15对竹鼠只产幼崽8只。特别是今年,由于天气太过炎热,他养殖的竹鼠死了100多只,损失了好几万元。本想着养殖竹鼠为家里分担压力,但竟又成为负担,想到这些他非常难过。
经历了这些事情,就在大家都认为潘锦义已经被击垮时,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继续养竹鼠。如今,打理200多只竹鼠的工作全由他一人负责。他每天都要用手支撑着残疾的身体来回于陡峭的山路上收割象草、翠竹。
除了养殖技术难题,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竹鼠属于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批量饲养和销售竹鼠,必须持有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办证要到武鸣工商部门,再到林业部门盖章。他让其他村民去帮忙办证,但行不通,工商和林业部门都不相信,没有腿连走路都成问题的他,怎么可能养竹鼠?
潘锦义告诉记者,养竹鼠过程虽屡遭困难,但他不会气馁。“最痛苦的时候我都熬过去了,眼前的这些困难总会解决。”
新闻推荐
罗友军(后排右一)和他的弟子们在“千年河灯梦幻资源”演出现场...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