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烨实习生朱怡雨文/图
人物简介
聂富明,61岁,曾任隆昌县界市镇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现已退休。过去7年,他一个人维护150公里公路,自己出钱买了一辆小型摩托车,每天坚持对各条线路进行巡逻、守护; 2007年~2010年,他参与维修、整治被洪水冲坏的塌方、山体滑坡路段45处,清理整治路面及公路水沟500余公里;在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他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用于修路、装修村办公室、帮扶困难群众。
他的故事
聂富明曾是当地交通协管员,主要负责公路维修、管理和养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自己花1000多元买了一辆小型摩托车,坚持每天对150公里公路进行巡逻、守护。其间,他的头部被石头撞伤过,但仅在医院住了一天,他就从病床上爬起来,回到工作岗位。
2007年,隆昌遭遇“7·09”洪灾,聂富明冒着大雨,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各条公路间。在巡查路况时他发现,村民出行的必经之道坑坑洼洼,多条主线路被洪水冲毁。他立即挂上警示标牌,防止车辆、行人误入。
2010年7月,一场大雨过后,界市镇到迎祥镇的公路中断,场镇的垃圾堆积了6天无法运出,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聂富明得知情况后,到现场和工人一起抢修道路,从早上干到天黑,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本来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抢通的道路,仅用了7天时间就修通。
2012年,隆昌县遭遇特大伏旱天气,当得知即将下暴雨时,聂富明迅速安排人员组织朱家坪村存在地灾隐患的住户搬迁避险。在忙了一个通宵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又骑着摩托车,到各路段巡查,及时排危。
2009年,朱家坪村6组不通公路,群众颇有意见,刚被选上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的聂富明,主动提出从他的工资中拿出1680元用于修路。后来,村民积极筹资投劳,不到一个月时间,一条1.2公里的村级公路完工。目前,全村已实现公路“组组通”。
朱家坪村1、2、9、10组修路,村民没有出一分钱。聂富明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筹措资金,还积极倡导外出发展的成功人士捐资修路、回报乡亲。2013年5月,朱家坪村1、2、9、10组的通村水泥路全面完工。
为解决村干部办公难的问题,聂富明多方筹措资金,并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装修村办公室。
聂富明还是一个热心人。在公路上巡查时,看到挑着重担的农夫,他会帮一把;谁的车坏在公路边或开到沟里了,他会停下来,帮忙想办法,直到车子安全离去。
2010年7月,在得知朱家坪村10组贫困学生罗征慧考上重点大学,却因家境贫困,难入大学门时,聂富明主动捐出1000多元,并带着罗征慧到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罗征慧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学习。2011年,聂富明还把自己获得的奖金寄给了罗征慧。
朱家坪村8组村民罗祥生一家,经济困难,没有用上电,聂富明得知情况后,找到当地供电所,多方协调,免费给罗祥生家通电,安装了电灯。
2012年,聂富明被评为内江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2012年,他被隆昌县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属于过去,聂富明说:“现在我虽然已经退休,但只要我还有力气,就会竭尽所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忠福实习生唐国强文/图7月,注定是让78万隆昌人民难忘的日子。6年前的“7·09”特大洪涝灾害,隆昌损失严重。去年的“7·21”和“8·30”两次特大洪水来袭,隆昌...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