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忠福实习生唐国强文/图
“老人家,你一家几口人?家庭困难吗?”、“对镇村干部满意吗?”、“新农合交多少钱?能得到及时报销吗?”7月16日上午,隆昌县石碾镇两边岩村,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在田间院坝,倾听农民的心里话。
“说实话,这种院坝会开得好,为我们排忧解难,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村民吕玉田说道。
这是隆昌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干部下基层、进农村院坝话廉的一个缩影。
转变作风显成效
今年以来,隆昌县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开展以“下基层、察民意,转作风、解难题,保廉洁、促发展”为主题的“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县纪委明文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带头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不准搞形式,不准走过场,不准扰民,不准层层搞陪同,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下基层期间,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严守纪律,认真访民情、诚恳听民意、切实解民忧,真情为民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群众贴心人”形象,以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赢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普遍好评。
截至目前,全县下派纪检监察干部700余人次,深入全县19个乡镇(街道),412个村(社区)以及企业、学校、医院和商铺等,发放宣传资料共90多万份,《干群连心卡》22万余张,召开镇村干部、村民代表会、居民小组会430余次。通过场镇接访、“廉情夜访”、院坝话廉等形式共接访群众1494人次,征求到涉及教育、卫生、环保、政府效能、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建议718余条,相关政策解释500余人次,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140余个。
“针对基层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问题,我们不仅解决问题要及时,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的加强管理和防微杜渐也更为重要。”隆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雷五江表示。
“五进五访”建机制
说起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下基层活动,不得不提到他们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的纪检监察干部“五进五访”制——
“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商铺;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定期约访、适时回访和听证解访。”
制度出台了,关键在落实。隆昌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
领导接访制,破解疑难访。隆昌实行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信访工作值班日,每位班子成员每周固定1天为信访工作值班日,到信访室坐班办公接访,坚持做到每个工作日都是领导接待日。
3月14日,隆昌县纪委监察局举行“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集中接访日暨纪委“开放日”活动。
上午9时,市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的信访诉求,围绕群众反映的情况和关心的问题,沟通交流,向群众解释政策、说明情况,确保每位来访群众满意而归。
正如县纪委副书记肖前宏所说,此次“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活动,将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诉求;重视群众呼声,妥善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增强纪检监察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
干部下访制,化解民生访。隆昌率先在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下访工作。同时,为提高下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纪委信访室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按每个室所承担的职能分解到具体室,明确到责任人,要求每名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带着信访案件下访,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人每年下访次数不低于2次。对简单易解的信访矛盾争取现场直接解决,对因政策性理解偏差造成的信访矛盾,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讲解释工作,对疑难信访矛盾则认真记录,跟踪协调解决,做好及时调查反馈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应提高对各类民生问题的敏感度,及时捕捉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主动约访制,掌控特殊访。为提高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对多年未解的重复访、越级访、“借上访谋利”等非正常访采取主动约访的工作机制,纪委信访室精心梳理分析所有信访问题,筛选出各类非正常访,根据领导接访值班日安排情况,按照领导分工分别与相应的信访户主动约访,约好时间、地点和遵守事项。将被约信访户的信访事项及相关资料及时提供给相关领导,方便领导提前掌握情况,制定解决方案,提高约访工作的主动性和接访工作的实效性。
适时回访制,营造“真情访”。“群众利益无小事”,纪检监察干部对已经接访并有明确处理意见的信访问题,要进行事后回访,看处理意见是否落实,信访矛盾是否解决,上访群众是否满意。制定回访工作联系卡,积极争取信访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促进工作改进。回访分为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对生活困难的信访家庭要上门回访,同时要积极协调多个部门,采取社会救助、促进就业等措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以真情回访进一步促进干群和谐关系。
交流恳谈面对面
“畅通廉情渠道、开通廉情直通车。”4月17日晚,县纪委在金鹅镇启动“廉情夜访” 进社区活动,时间持续1个月之久,在全镇城区各小区、农村各集居点开展。
不少群众闻讯而来,工作员对来访群众一对一接待登记,耐心询问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场能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解决的做好登记,并承诺在规定时限予以回复。于是,每到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总能在各个小区看到纪检监察干部忙碌的身影……
“进商铺”的主要作法是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工商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到城区和乡镇场镇的商铺向商家发放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听取意见。
“我们企业入驻隆昌十年来,最大的感受是,隆昌的干部作风好,相关职能部门基本上没有吃拿卡要现象,检查罚款少了,沟通服务多了……”7月4日,隆昌县纪委监察局召集部分园区入驻企业和县级以上规模企业相关负责人,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进企业意见征求会,参会人员畅所欲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隆昌的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最明显的就是吃请基本没有了。春节期间,企业至少减少了10~15次宴请,节约经费6~8万元,希望这种风气一直坚持下去……”
这是县纪委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 进企业”的意见征求会,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向企业传递反腐倡廉信息,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提高企业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随后,工作员向各位企业负责人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企业对隆昌县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测评。
此次征求意见会,共征集到企业对隆昌县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等5个方面的26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隆昌县纪委监察局认真梳理研究,及时做好整改任务分解,全程跟进问题处理。
纪检监察系统在开展下基层活动中,除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外,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也进行摸底调查。
意见征求到了,那么基层群众在想些什么呢?
日前,隆昌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委局机关干部和民政、卫生、农业、计生、国土等30余个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组成下基层群众服务工作组,“进场镇”开展接访,利用逢场天到乡镇集市摆摊设点,开展政策、技术咨询,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提问、情况反映和举报投诉。
活动中,工作组宣传政策、法纪法规、农村实用技术,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所到之处,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迎祥镇芦稿村的李吉容说,他是二级肢体残疾人,想要了解国家对残疾人有什么补助政策,工作组人员当场为他耐心解释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根据国家政策可享受最低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年100元补贴,随后到乡镇社事办劳保所为他作了登记办理。
“由于干旱,我想到堰塘挑水栽秧,但堰塘承包人不同意,你们能不能帮我解决?”听了龙市镇云龙村一名村民的反映,工作组马上与乡镇和村组取得联系,经了解承包人在堰塘喂了鱼,不允许附近村民取水。经反复协调,村民如愿取水栽秧。事后,不少村民对纪检人员称赞不已。
一心为民赢口碑
记者了解到,隆昌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五进五访”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农村中的低保医保、道路修建、产业发展、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单位部门的行业行风、就业社保、医德校风、有无乱收费、有无吃拿卡要等等,接访中,通过调查核实,能答复或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解决,不能答复和解决的,他们就进行整理归类,提出处理意见。
今年5月,隆昌开展了一场涉及到每个基层干部的廉政党课主题教育活动。这次以“弘扬新风正气、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党课教育中,接访活动中所发现出来的“问题”被放进课堂内容。
徐徐清风吹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访民情。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下基层、“五进五访”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走过场,而是已形成一套长期坚持机制。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隆昌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开展下基层活动,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树起了心碑。
真情互动面对面,纪检监察干部深切体会群众的所忧所难,让群众更顺畅道出所思所求,活动中,他们从细节抓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仅进行物质帮扶,更注重精神疏导……
实践证明,创群众满意口碑,就必须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群众的苦处和难处,工作中,必须转变作风、融入群众,真抓实干。“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我们力求探索出一条有实效的群众工作新路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雷五江感受深刻。
新闻推荐
市政协中共、无党派届别委员视察内江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陈宗淑参加
(记者马越)7月26日,市政协中共、无党派届别委员到隆昌县视察内江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市政协主席陈宗淑参加。视察组到黄家镇视察了“党群110”建设情况;在桂花井乡糖边村视察了...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