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唐国强记者李忠福文/图
近日,记者从隆昌有关部门获悉,隆昌县已通过2011~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并被省科技厅推荐参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评选。届时,隆昌有望获得内江市首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高性能粉末药型罩制备工艺研究”、“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水稻+再生稻两季丰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2个项目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隆昌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户,省级创新型企业6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2个,硕士生工作站4个,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申请专利321件,授权专利233件。近年来,隆昌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38项,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引擎。
隆昌县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为重点,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依托,科普工作为基础,人才工作为纽带,充分调动发挥科技人才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夯实底部基础、加快隆昌县域经济发展振兴不懈努力。
2012年,隆昌县分别荣获全市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目标考核、市科技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和市知识产权工作一等奖;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党支部受到县委表彰。
科技激励:
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倡导并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隆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8月7日,在2011~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大会上,县委书记张勇如是说。
“这既是县委县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肯定,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鼓励鞭策。”获得科学技术创新特等奖的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杨俊感慨道。
2012年以来,隆昌县制定了全县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科技发展计划、新修订出台《隆昌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隆昌县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设立了隆昌县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隆昌县外智人才突出贡献奖、隆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隆昌县科学技术发明奖。
大幅提升科学技术奖励标准,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励标准由5万元提高到6万元。外智人才突出贡献奖奖励标准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标准由特等奖2万元、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6千元、三等奖4千元,分别提高到特等奖4万元、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三等奖1万元。
此外,隆昌还出台了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及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确保科技投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无论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还是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加大,这些激励机制的出台,确保科技工作者有更大积极性投身科技创新。
如今,隆昌在企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科学技术奖励、科技项目实施上亮点纷呈。今年,隆昌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这也是内江市唯一通过考核的科技进步县。
科技创新: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政府创造平台、企业埋头科研、个人专注发明……在隆昌,企业和个人创新例子屡见不鲜。
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上,隆昌积极围绕铁路器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积极引导规模企业走科技型企业发展路子。目前,隆昌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8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户;有创新型企业15户,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6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7户。今年,四川通达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英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隆昌海燕橡胶有限公司3家企业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望通过评审。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建设企业创新体系。隆昌更加强化企业主体、政府支持、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12年,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在三道桥工业园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年,四川英格瑞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签约组建了硕士生工作站。全县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2个,硕士生工作站4个,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创新驱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记者从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获悉,隆昌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较大,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1亿元,同比增长25.49%;今年前6个月,隆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51.52%,增幅为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载体
去年,隆昌组织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以及四川维尔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省隆昌海燕橡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施“系列过油管无枪身射孔器和高孔密大孔径深穿透射孔器产业化”、“汽车空气悬挂减震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城市轨道交通用扣件研发及产业化”、“缓释长效驱虫药产业化”、“新型高温动态脱硫法年产3万吨再生胶项目”等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厅对以上5个成果转化项目给予600万元资金支持。
如何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首先,“强化服务,抓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隆昌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新模式,提升科技对发展的支撑力。
今年,县科技部门组织四川通达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四川英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申报“新型兽药替米考星纳米乳研制及产业化”、“高速铁路扣件弹条产业化”、“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3个省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努力,3个项目都已通过专家评审。其中,四川通达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的成果转化项目,已得到省科技厅支持。
其次,精心准备,组织实施市县科技计划项目。去年以来,隆昌先后组织实施县级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以及软科学计划76项。其中,“空气悬挂减震器及高度调节阀集成系统”等10个项目,列入市级重大科技发展计划;“南美白对虾稻田生态养殖”等28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科技发展计划。
此外,积极引导,抓好科技成果对接。以内江市科技成果推进会为契机,牵线搭桥,促成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9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农业科技:
田间地头结硕果
2011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率队,带领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全国20多个科研院校的40余名研究员和教授,到隆昌的水稻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和考察,创造了一次性来隆昌现场观摩考察农业生产的正教授级数量最多的纪录。
今年7月30日,谢华安院士再次组织全国30余名研究员和教授到隆昌的水稻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和考察,对隆昌在农业产业化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2009年、2011年和2012年,隆昌县三次获得省政府颁发的“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农业科技骨干中,先后有3人6次获得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市政府的表彰奖励,12人次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施的十余项科技研究课题和项目分别获得农业部农业丰收奖和省、市、县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隆昌逐渐完善“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为链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逐渐走出新路子。
引进“内5优39”、“应用中草药降低种公猪在高温高湿下的应激反应”等新技术、新品种16项;开展“粮油高产栽培技术”、“麻竹丰产技术培训”、“蔬菜栽培及管理”、“水产养殖技术”、“生猪规模户标准化养殖技术”等适用技术培训50余场次……
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通过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不仅如此,隆昌还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了胡家果蔬、响石水产、龙市优质稻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进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如响石镇特种水产养殖、黄家镇茵红李、胡家镇大棚蔬菜优质高产示范、迎祥镇核桃种植、圣灯镇规范化稻田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山川镇现代无公害蛋鸡养殖示范等科技示范基地。
创新驱动促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隆昌的科技工作一定会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为建设“美丽隆昌”续写新篇。
新闻推荐
(张挺)日前,笔者从隆昌县城管局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隆昌大崖湾垃圾堆放场封场工程已全面完成一期土建工程。据相关人员介绍,作为跨年度惠民工程的二期封场绿化工程,总投资480万元,占地46亩,分...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