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市中区永安镇“画乡新村”,一个占地约两亩的画家工作室正在紧张施工,那便是曾传兴在家乡内江的“新工作室”。
曾传兴是何许人?这个名字在油画艺术界并不陌生,他是以“纸新娘”系列作品蜚声中外的年轻油画家,他更是“胡润艺术榜”最年轻的上榜艺术家——
◇本报实习生段春秀 记者 王征
创造绘画现代符号和图式
“胡润艺术榜”最年轻的上榜艺术家
1974年,曾传兴出生在隆昌县界市镇。1990年,16岁的他进入内江艺术体育师范学校(现已并入内江师范学院)向现任张大千美术学院院长的张强学习绘画。
张强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评价曾传兴:“(曾传兴)来自隆昌县普通农家,学起画画来特别努力,总是能在老师提出要求后不断地画,用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达到老师的要求。”
1995年,通过不断训练和学习,曾传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也是在1995年,曾传兴的画作进入了市场。
之后,他的“纸新娘”系列作品问世,风靡中外,创造了一个属于曾传兴的现代符号和图式。
曾传兴的作品以精确写实的艺术手法见长,形象逼真,质感独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在国外的苏富比、佳士得等知名拍卖会上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香港等知名拍卖会上,多年来,一直有他的作品出现并顺利成交。2004年以来,曾传兴的作品成交率都保持在100%,2009年,35岁的他成为“胡润艺术榜”最年轻的上榜艺术家。
道不尽的故乡情怀
“要为打造‘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尽点绵薄自力”
“我的血液来自家乡。”曾传兴说,他是从内江走出去的,虽然离开故乡很多年,一直在外发展,但对故乡的感情始终难以割舍。
“内江的牛肉面,外面吃不到。”曾传兴说,他时常在外想念家乡的牛肉面,甚至“想起就会流口水。”离开家乡后,曾传兴每年会回来一两次,主要是探亲访友。故乡情结一直氤氲在他的脑海里。
“家乡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他说,上世纪90年代,他在内江读书时,“内江还是个小城市”,如今再回家乡,已经“长成了街道漂亮大气、设计讲究的大中城市。”
家乡的变化对他触动很深,他回乡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在追求油画艺术的成功的同时,曾传兴还心系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曾传兴与隆昌幼儿师范学校携手创办了“传兴油画艺术中心”,激励和引领了更多的内江青少年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
心系家乡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回乡建工作室。2012年,曾传兴决定在市中区永安镇“画乡新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现在地基建好了,以后可以为打造“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尽点绵薄之力!”曾传兴介绍,等以后工作室建好了,他还要回乡办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油画艺术,学习油画艺术,丰富内江的绘画艺术。
搭建艺术交流的桥梁
“要让更多的油画界朋友留在内江”
“建了工作室之后,就有更多回家乡的机会。”曾传兴说,由于一直在外发展,与家乡本土的绘画艺术家交流甚少。促进与家乡艺术家的交流合作,这也是他回家乡建工作室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传兴回家乡建工作室的想法得到了周松、姜向东、默涵等油画界好友的支持。他们欣然和曾传兴来内江参观考察。
近日,曾传兴携好友周松、姜向东、默涵回到家乡内江,参观了他在市中区永安镇“画乡新村”建立的工作室。
周松、姜向东、默涵向记者透露,他们已有意向在内江建工作室。这也正是曾传兴的期望——让更多优秀的画家来内江扎根,在内江举办更多高品质的画展。
“我要让更多油画界的朋友了解内江,喜欢内江,留在内江。”曾传兴告诉记者,周松、姜向东、默涵是他请来内江的第一批朋友。他说,以后他要努力做好“东道主”,让更多画家落户内江,促进本土艺术家与外地艺术家交流合作,提升内江绘画界的实力,为内江绘画艺术发展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刘方学记者李忠福)隆昌县龙市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一是整合党建资源,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推行“远程教育+基地+党员+农户”、“党员户+贫...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