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贵敏 本报记者 周海波 张明海
冬日的隆昌,一点也不“冷”。在金鹅镇隆泸大院,车来人往,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晒太阳,时而有小孩嬉戏追逐而过……在居民李兆先记忆中,该院落曾因无围墙、无物管、无门卫,刑事案件时常发生,217户住户就这样在这儿生活了10年。
自从隆昌县投资上百万元,将包括隆泸大院在内的34个老旧院落改造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后,已有29个旧院落焕然一新。
2011年,隆昌县被列入全省社会管理创新51个综合试点县(区)之一。县委班子把城乡社会管理作为突破口,成立“创新办”,由专职人员负责。同时,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由25名县级领导,54个县级有关部门对全县19个乡镇(街道)实行定点联系,构筑了一张平安创建全覆盖的网络。
邻里和睦的普润乡汪家村汪家大院,居住着50余户150多人。以前这个大院是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2011年7月,普润乡从大调解中得到启示,通过村民投票选举,第一位“大院长”诞生。她叫尤维芬。“大院长”将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卫生监督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等功能融于一体。尤维芬担任“大院长”后,调解院内各种矛盾纠纷,带领村民开展治安巡逻、环境卫生治理等,院里的邻里关系和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她也成了村里的“名人”。目前,全县已聘请“大院长”2556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花井乡党委书记邱骏这样介绍网格化服务新模式。他说,桂花井乡政府仅有干部职工30余人,事多人少。整合力量、打好“组合拳”,实现每个三级网格建一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4—10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服务群众。把非公企业党员干部纳入“格”中,通过引导企业党组织与村支部共建,组织企业党员参与网格化服务,为村社带来资金和项目,结对帮扶。形成了该乡“工业反哺农业、群众支持企业”的良好互动模式。
全县各乡镇积极加强和创新管理办法:黄家镇搭建“政务110”指挥中心,李市镇开通“5+10党员干部直通车服务”,响石镇群乐村成立“议事会”。从9月起,隆昌还推出“七个一服务”,包括给群众一个电话、张贴一张年画、给群众一封信、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办一次巡展、在电视台办一个专题栏目、进行一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测评,受到群众好评。
新闻推荐
《这天然气用得好“憋气”》追踪 隆昌19个乡镇全面排查入户费
本报讯(记者阮长安)4000元/户的天然气入户费,燃气公司称“经营困难”、一纸公函就涨到5000元。8月27日,本报第五版民情热线曝光了隆昌县响石镇村民安装天然气要花8000多元一事,引发多方关注。隆昌县8...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