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们眼里,他是学习的榜样,小案子认真办,难案子抢着办,“骨头案”啃着办。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他探索出一套调解“妙招”,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接受判案结果;
在群众眼里,他总是守护着他们的合法权益,曾冒着高温酷寒天气下乡,为他们调解纠纷,也曾为帮他们追回拖欠的工资,不惜奔赴千里之外讨说法。
……
他就是隆昌县法院界市人民法庭庭长黄先俊。在界市人民法庭工作12年以来,黄先俊时常背着国徽下乡巡回办案,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一个村落。经他审结的案件达2000余件,调撤率85%以上。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文/图
明断善调解民困
对界市镇的刘先生等打工者来说,2013年春节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因为他们被拖欠了15个月、近20万元的劳动报酬终于被追回。
原来,2010年,刘先生等人为成渝高铁隆昌段临时设施工程提供劳务。项目承包方重庆市某公司退场已超过一年,且已从施工总包单位领走全部分包工程款。无奈之下,刘先生找到了界市人民法庭。
黄先俊调查发现,该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经营地址既无公司招牌,又无工作人员,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黄先俊说。
黄先俊和法庭同事多方走访查证,与包工单位负责人通了数十通电话,并进行法理规劝,最终包工单位在2013年春节前把拖欠工资全部兑现。领到拖欠工资的刘先生等人激动不已,送了一面写着“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送到法庭。
扎根农村排民忧
黄先俊患有严重的肠道疾病,可为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他时常背着国徽天不见亮就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家,深入村组院坝、农户家中办案——
2012年9月5日,界市镇潮水村高温接近40℃。仅这一天,黄先俊在该村开展“巡回法庭”审判案件就达3件。
“巡回法庭进村,不仅能方便群众,就近化解纠纷,还能通过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来教育群众,起到普法宣传的作用。”黄先俊说。
普润乡黄龙村原告查某与被告梁某因离婚诉讼引发纠纷。黄先俊获知后,多次主动找到双方当事人座谈协调未果。最后一次调解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而被告依然固执己见,不接受调解。黄先俊没有抱怨,而是依理依法判决,充分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在黄行俊负责的辖区内,哪里有矛盾纠纷,哪些有过节,他都熟记于心。正是对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肯定。
端稳天平暖民心
法官是端稳公平正义天平的践行者。黄先俊当上法官后,努力端稳天平,并总结提炼出“趁热打铁与冷却矛盾法”、“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法”、“亲友劝说与当事人独立决断法”、“亮底调解与裁决结果保密法”、“利弊得失分析法”等调解经验,让他在深入群众、开展调解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普润乡陈东村,原告钟某家的田土与被告郭某家的住宅院坝相邻,因担心被告家的生活污水排放在自己的土里,原告在紧邻被告家院坝半尺处挖了一条水沟排水。被告认为此举影响了院坝地基的稳定,就把一些鹅卵石放在水沟里。2012年3月14日,原告发现后将鹅卵石挖出并丢到被告院坝中,在双方争吵和抓扯中,原告头部受伤,花去医疗费1300余元。
经过法庭调解,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法庭遂当庭作出判决。虽然被告郭某败诉被判赔偿,但她仍表示服从法庭判决。
“法官是一个为社会创造和谐的神圣岗位。我们所调解的每一起纠纷,审判的每一个案子,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这就是黄先俊在从事法官工作中找到的理想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实习生段春秀数年前,当问起内江的“平安指数”,我们可能会犹豫怎么回答。数年后的今天,当再次问起内江的“平安指数”,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并连续7年保持在9...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