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忠福
实 习 生朱怡雨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隆昌县云顶镇板栗村采访,在村“两委”办公室看到,一块块荣誉奖牌挂在墙上;抽屉内,一摞摞获奖证书,彰显出曾泽先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不平凡人生。
今年65岁的曾泽先,以前是板栗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基层岗位已工作了30年。
“断头路”变“组组通”
板栗村有1325人,440户,9个小组。过去,由于自然环境差,交通基础薄弱,仅有的几条机耕道也是“断头路”,村民出行十分困难,村里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有一次,我送孙女到两公里外的光荣小学读书。当时下着雨,看到路上不时有学生滑倒,心里很难受。”曾泽先说。
事后,在村“两委”会上,她提出“要致富,先修路”这一想法。
修路,钱从哪里来?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路要靠人“闯”出来。曾泽先挨家挨户筹集资金,托领导、找亲友、寻求在外的成功人士赞助。在她的带领下,一条条水泥路建成了。
2005年,筹集2万元修建2公里便民水泥路,解决了学生上学难。2009年,带领村民贯通4个组的机耕道;2010年,村民筹资一部分,在市级部门的帮扶下修建水泥路2.1公里;2011年,带领村民修筑石鹅村连接板栗村1组和9组的水泥路1.5公里……
被称为“连心桥”的富隆桥,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我是石匠,得知要修富隆桥,当时很担心,人力物力好办,关键是资金来源。”村民郭绍文说。
为此,曾泽先多次向市级联系部门质监、台办、统计和镇政府反映情况,得到大力支持,争取到35万元资金,村民集资几万元,这座耗资40余万元的“连心桥”在2012年竣工。
为了修桥,曾泽先把多次获得先进的1万多元奖金也全部捐献了出来。
富隆桥连接板栗村3、6、7、8组和亲睦村、双河村、大田村,惠及上千人。
2013年,曾泽先再次带头捐款1000元,动员村民筹集资金3万多元,硬化公路2公里,修建水泥路80米。不仅如此,她还动员32户村民集资在村里率先安装自来水管。
“在曾书记的带领下,全村修路共计10公里,以前的断头路不复存在,现在已是四通八达的‘组组通\’,村民再也不为出行犯愁了。”云顶镇党政办主任杨祖奎说。
为民服务的好干部
在30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中,曾泽先事事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关心帮助村民成了她的习惯。
“曾书记是个好书记,逢年过节她都要来关心我,几十年坚持帮我挑水。”身患残疾的五保户李运诚感激不已。
在6组采访时,村民周宗仙告诉记者,两年前她的爱人突发高血压,一家人手足无措,曾泽先接到电话后,迅速通知其他村民来帮忙,连夜将病人送到县医院救治。
“在路上,曾书记不停安慰我,告诫千万不要耽误了治疗。”周宗仙说。
村民赵兴会,家里经济困难,其儿子要修房,曾泽先主动为其争取到危房改造1万元的补助。
“这种关心帮助群众的点滴小事,数不胜数。”与曾泽先共事多年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千介绍,只要是群众要办的事,曾泽先都很热心,没有出现一次“吃拿卡要”的现象,她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
曾泽先常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应该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多为群众利益着想。”
村委会主任郑川榜回忆,2005年以前他在外地打工,回乡听说了曾泽先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后来曾泽先鼓励劝说他回乡创业,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曾泽先的帮助下,郑川榜发展特种养殖,人工饲养的大雁,在成都、重庆等地打开了销路;目前又承包了200亩荒山地,种植柑橘树,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曾泽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难能可贵的是她30年扎根基层,坚守便民、利民的诺言,传承、践行为民服务的信念,为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增了光、添了彩。
新闻推荐
●近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隆昌县撤销金鹅镇,设立金鹅街道办事处;撤销普润乡,设立普润镇;撤销桂花井乡,设立桂花井镇。目前,隆昌县共有17个镇和2个街道。●“立足川南、辐射全川、培养合格幼...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