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忠福 实习生 朱怡雨 文/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隆昌县采取“民情门诊”、“群众议政”等多种形式,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赢得了群众称赞。
“民情门诊”
上门服务解决诉求
4月17日,在渔箭镇渔箭社区3组罗锦宽家里,镇司法所、派出所、大调解中心人员以及驻村干部等围坐一起,“我们主要是为罗锦宽解决一起家庭纠纷。”社区书记贺学沛说道。
当天进行的活动是民情门诊的第三个环节——“会诊。”即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采取由问题涉及的包片领导牵头,协调和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解决,通过上门服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镇干部到农户家中处理,避免当事人来回跑路,召集当事双方参与,同时,还教育了周边群众。”渔箭镇党委副书记梁多强说。
“感谢你们,感谢政府。”在五块田村1组,村民文德容见到镇大调解中心副主任卢国等人时,感激地说。
原来,文德容在场镇购买了一间店面,交房时店里多了一堵承重墙,店面一分为二,文德容认为,那堵墙会影响生意,要求赔偿,双方纠纷不断,协调不下。“我们通过民情中心收集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研究解决方案,经多次协调,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卢国介绍道。
预诊、出诊、会诊、复诊,这就是民情门诊的“四步法”。具体来说,镇民情收集中心公布“110”党员服务热线电话,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梳理归类,及时向包片党政领导反馈。干部“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深入农户家中,摆出问题,就事论事,让“小矛盾不出组、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会诊后,民情收集中心通过电话跟踪、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45条,排查问题108个。出诊解决问题86个,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举行联合会诊9次,解决涉及场镇亮化、技能培训、水利设施、村级公路建设等难题11件。复诊24次,有效促进了问题的圆满解决。
“通过民情门诊,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已建立起民情门诊的长效机制,确保真正畅通民意渠道,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渔箭镇党委书记梁平说。
“群众议政”
解决问题阳光透明
“老乡:您好!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进‘民情收集室\’。谢谢!”在龙市镇政府的门口,每到逢场天就会有群众来投诉反映。
“全镇29个村、1个社区,人口众多,政府在大门口设立‘民情收集室\’,群众喜欢来看看有哪些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龙市镇党委书记李成刚介绍道。。
走进收集室,记者看到,“群众有意见,我们逐一办;不怕群众意见多,就怕问题长久拖;党群融洽心连心,干群密切一家亲。”等宣传口语贴在墙上,打开电脑,大院内的LED大屏幕就显示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诸多事例。
“反映事项:江夏村渡船太重,划动时费力,希望政府改为拉绳;牵头领导:杨秀芳;责任部门:交管办;办理时限:4月11日前。”大屏幕正在滚动显示当地居民希望镇政府解决的事项。旁边的另外两块屏幕则分别显示办理情况和群众对办理情况的满意程度。
前不久,龙市社区民情收集员陈燕红接到反映:新河街没路灯,晚上居民出去散步不方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希望解决。接到投诉后,镇上由城管办牵头,三天时间便安装起路灯。“问题几天时间就解决,我们很满意。”事件反映者林显容称赞道。
“我们协会有位叫廖新的86岁老人,住的是危房,子女不在身边,希望解决住房问题。”龙市镇老年人协会党支部民情收集员章瑞宽了解情况后,迅速向政府反映。政府很快出面与镇上的学校协商,腾出一间空置教室,找人简单装修后,让廖新老人有了住所。
以上这些反映的问题、处理的结果、限定的时间、牵头的部门……都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好与坏、满意与否,交给群众评论。
“把要解决的问题和时限亮出来,让大家更有责任感。”李成刚说,公示群众意见,群众参与议政,就是要让群众有气可出,有意见可提,有发泄的渠道,有解决问题的平台,有评议镇村干部的机会。
龙市镇的LED显示屏启用一个多月以来,收到意见建议216条,解释解答73条,累计公示群众反映事项25件,办理意见汇总处理150多条,所办理的事项均被群众评价为“满意”。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乡镇部门创新载体,主动收集问题,征求意见,把矛盾解决处理于萌芽状态,民情门诊、群众问政等方法,受到群众好评。”隆昌县委代联办副主任杨世全说。
新闻推荐
(肖智慧刘清伟)为顺利推进今年8个乡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隆昌县采取三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好观摩学习,组织负责承担作业任务的6家测绘单位到周兴镇五马槽村观摩,学习外业测绘规范...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