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牛娃儿”的春天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4-07 03:2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忠福文/图

犁田、耕地、播种、栽秧……春耕时节,农活在他手里,十分娴熟。

“牛娃儿,这里忙完后,帮我那块地翻一下。”

“好。” 

3月28日上午,记者看见庄稼地忙农活的年轻人,竟是一个下肢完全瘫痪的残疾人。

当地人称“牛娃儿”的小伙子,名叫余德华,今年28岁,是隆昌县迎祥镇武棚村7组人。

2008年,余德华外出到山西太原打工,在一次做木工模型时,不慎从二楼坠落地上,腰椎严重受伤。经医院治疗后,被诊断为双下肢肌力二级伤残,再也无法站立。2008年年底,他被父母接回隆昌老家。

“刚回家那段时间,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每天都要父母照料,一度消沉绝望。”历经磨难的余德华,说起6年前的往事,表情已很淡定。

6年来,随着病情慢慢痊愈稳定,他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还练就了干农活的技能。

“我们生产队,要说种庄稼,牛娃儿是出了名的好把式。农忙时,有村民遇到困难,他还热心帮忙。”7组的组长杨康前说。

“家里承包的7亩地、4亩田,无论是栽秧打谷还是种植蔬菜,这几年基本上都是我‘打主力\’,父母‘打下手\’。”在地里,熟练操作农用微耕机的余德华,语气充满自信。

中午12时,忙完一上午的农活,余德华将微耕机“拴”在电动三轮车尾部,自己驾驶开回家。途中,他还不忘割下一把老油菜,“家里喂了4头母猪、15只仔猪,拿回家当猪饲料。”

余德华的家是幢两层楼房,跨进房间,余德华的母亲冯克勤指着墙边的沙发说:“他平时就睡上面,被子就是件军大衣。”

双腿虽然失去了作用,但余德华没有放弃人生的梦想。

“每天晚饭后,我喜欢看电视,中央台的‘聚焦三农\’节目天天看。”余德华说。

“有什么愿望呢?”

“想成为一名残疾运动员,前段时间,残联组织报名,我还到市上参加了排球训练,空闲时,我就坚持锻炼。”余德华显得很兴奋。

“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余德华显得不好意思,低着头说:“父亲今年已70岁,母亲也64岁了,希望我找个对象安家。”

“最开心的事呢?”

“开心的事?以前读书放学后到山坡上放牛耍,有时忘了时间,直到母亲喊‘牛娃儿,吃饭啰!\’才赶着牛回家。”回忆起年少时的情景,余德华露出笑容……

新闻推荐

成渝高铁项目隆昌县界市段——月底完成主体封顶 进度加快推进

◇本报记者李忠福实习生朱怡雨文/图项目介绍成渝客运专线(又称成渝高铁)西起成都东站,向东经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进入重庆境内,后经荣昌北、大足、永川东、璧山、沙...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牛娃儿”的春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