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客来说,小龙虾是美味佳肴,可对农民来说,却是“田坎杀手”。
在隆昌县响石镇柿子村9组,有一位“把抓小龙虾当成了一种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村民。
他叫李光学,今年58岁,村民们都称他“职业抓虾人”。
时下,正是稻田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而小龙虾也进入了活动最为猖獗的季节,对李光学来说,此时正是抓小龙虾、保农田的大好时机——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杨丹 文/图
一个背篓,一顶草帽,一身短装,匍匐身子,掰开淤泥,双手捂住,一只小龙虾便在手心里了……这就是近日记者在稻田边见到李光学抓小龙虾的情景。
“嘿,又是一只大的!”在一块插秧不久的稻田里,李光学举起手中的“战利品”向记者示意,并迅速扔进一个专门制作的背篓里。
李光学说,对食客来说,小龙虾是美味佳肴;可对农民来说,却是“噩梦”。因为,小龙虾喜欢打洞“蜗居”,可直接导致田坎蛀空,甚至垮塌,农田不能蓄上水,危及水稻种植,是名副其实的田坎“杀手”。
“小龙虾在田头净挖洞,破坏庄稼。下雨的时候,田头关满水才几天,挖几个洞,水就被放光了,讨厌得不得了!”凡是在农村种田的人,都对小龙虾恨之入骨。柿子村9组村民陈国立说:“他(李光学)多抓一只,我们的田坎就多一分安全,我们欢迎他多抓点……”
李光学本身也是种庄稼的农民,更没想过要当个职业抓虾人。李光学也因为吃过小龙虾的 “苦头”——被小龙虾“挖”烂过田坎,他这才开始慢慢学着捕虾,谁知,这一抓就是十几年,并逐渐成了他的“第二职业”,一个月还能给他带来五六百元的收入。
“一天,少的时候要抓三四斤,多的时候要抓七八斤呢!”如今,柿子村周围三四里范围内的大小水田,李光学都走遍了,哪些田的小龙虾多,哪些田的小龙虾少,什么季节抓最合适,李光学了然于心。
“出来了,就没有空手回去的说法,一定要逮到(小龙虾)才算事……”这天中午吃过饭,李光学拿上家伙,临出门前还特意喝了两口小酒“提神”。
“不小心点,还要被它(小龙虾)的钳子夹到。”李光学的手上还贴着一张创可贴。前两天,他抓虾时又被“咬”了一口。“被咬是常事,随便擦点酒精,贴张创可贴就好了。”
在一块稻田里,李光学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土坡旁,用一根棍子刨开一堆掩盖在新泥上的枯草——
“你看,这儿有一个洞,肯定有(小龙虾)。”说话间,李光学用棍子掏了下深坑,伸手下去,几秒钟,便又抓出两只小龙虾。如此反复,不到十分钟时间,李光学已经抓了十余只龙虾。
新闻推荐
◇张宗基隆昌餐饮业历史悠久,一些著名的厨师和餐馆,至今为人称道。隆昌早年的著名厨师当数沈百川,住城里姚家巷,在城隍庙口开了一家“百川园”。那时已有了味精,名叫“味之素”,日本进口,但...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