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烨 文/图
路边就是宽阔平整的太(平至)大(安)路,山坡上就是茂盛的野草,对于隆昌县黄家镇熊家林村1组严孝锋来说,养肉牛具备了交通和养料优势,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50岁的严孝锋与住在隆昌县双凤镇的妹弟黄光荣,几年前就合伙养殖肉牛,在屋后建起了100多平米的牛棚。一方面为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养牛风险较小,效益佳。
9月21日,记者在严孝锋的牛棚里看到,牛身、牛圈、料槽都特别干净,没有异味,就连抓拍黄光荣抱草喂牛照片时,记者站的位置就在粪池边,却也没感觉到脏臭。“他们两兄弟很勤快,一天到晚都在牛棚里忙。 ”采访时严孝锋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
严孝锋告诉记者,虽然养牛辛苦,但每年能挣10多万元。据介绍,买进一头100斤的牛需4000元,一年到一年半就可出栏,此时牛已达1000斤,按照12元/斤的市场价格,除去成本和购进的价格,一头牛一年大概可挣到4000元左右。
严孝锋的牛棚因环境所限,呈T字型,严孝锋介绍,全县规定规模在600平方米以上,可以享受100元的补助,牛的数量在50头以上,也会有补助,在喂养和销售上几乎没有风险。严孝锋和黄光荣共养了38头牛,已经达到了牛棚承受的极限,他们一直想扩大规模。目前, 找块合适的地建棚养牛是严孝锋和黄光荣目前面临的问题。
村民创业有困难,村上得知后积极帮扶。据熊家林村党支部书记郑兴健介绍,全村1679人,田土共1200多亩,严孝锋家附近都是民房,成片的空地少,而屋后又是邻村的耕地,用地牵扯面广。大家一致看好的马路对面那废弃公路地段,在多年前未被国土部门批准,这次可通过临时占地与复耕措施一同申报,再努力争取用地。“我们也将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在包装、宣传上下功夫。另外,养肉牛资金需求大,村两委考虑成立养殖协会,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给予资金扶持,努力帮助带头创业的村民做大做强,影响和带动其他村民回乡创业。”郑兴健说。
新闻推荐
(柳树东)在国庆来临之际,9月28日,国网内江供电市区凌黄供电所为永安镇徐家湾村一组的“五保”老人钟绍伯送去光明。凌黄供电所在近期实施“包片进村”工作过程中,得知徐家湾村一组有一位...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