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农村基层的村干部,工作认真,办事热情,只要群众有求于她,她总是乐于相助;她常说,关心帮助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不仅是村干部的分内事,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本报记者 李忠福 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隆昌县龙市镇云龙村,采访了人称“张二妹”的村主任张显芳。
“这是我们村刚建成的(除社区外)第一个有路灯、有健身器材的村级活动场所。”张显芳说道。
记者看到,雨后的院坝,干净清爽。一些群众和孩子们纷纷在此休闲娱乐健身。“为了修建这个活动场所,张二妹跑上跑下,调解村民矛盾纠纷,费了好几个月才完成这项工作。”龙市镇纪委副书记李兰称赞道。
■ 热心为民赢得信任
今年34岁的张显芳,是名“80”后,家住龙市镇云龙村1组,在家排行老二,乡亲们都叫她“张二妹。”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张二妹感慨不已。
18岁那年,她考上内江师院,成了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可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师院只读了一年书,她就被迫辍学,跟着同乡南下广州打工。
打工的日子过得艰辛,经常加班到深夜,工资待遇却一般。不安于现状的她,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大理石加工厂,当时,做大理石加工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由于是合伙经营的厂,生意好起来后她选择了退股。一心想自己当老板的张二妹,随后,在广州又开了家服装店,“每月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日子也过得挺舒服。”
孰料,远在隆昌乡下的母亲三番五次打电话抱怨,孙子不听话,管不了。“你在外面挣钱,娃娃成留守儿童,今后不成才,你挣再多钱有啥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二妹,回到了老家。
可回到村上也得找事做,正好有一家农资店转让,张二妹将其接手下来。她虚心好学,不懂就买书看,并请教老店主,农资店逐渐步入正轨。
2010年12月,龙市镇在云龙村搞公推直选村干部,由于张二妹平时为群众办事热情周到,经常帮助村民,她以第一名的得票数,被群众推举为村计生专干。
“只要我当上村干部,承诺一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时在台上选举时的演讲,张二妹至今有着清晰的记忆。
去年底的换届选举,由各小组长、群众代表、党员代表等50余人,推举她担任了村主任。
几年来,张二妹牢记宗旨,信守承诺,以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
■ 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农资经营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行业,1年有一半空闲时间。“根据大部分村民的养殖习惯,我决定发展生猪养殖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张二妹说道。
说干就干,她租了一处几百平米的猪圈,开始搞养殖。按现代化养猪场标准,改建猪圈,安装起水塔和自动饮水器。不懂就买书看或上网查资料,还拜了一名兽医为老师,学习为猪治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她已积累起丰富的养殖经验。今年10月上旬,从自贡市牛佛镇来了一个老板,一下就买走了她52头大肥猪。“我粗算了下,总收入有9万多,除去成本,纯利润有3万元左右。”说到这里,张二妹露出开心的笑容。
村支书邓继红告诉记者,张二妹不简单,为人热心肯帮忙,养殖户有什么问题,只要说一声或者一个电话,她马上就会去解决处理。“遇到送东西时,80斤重的麻袋扛在肩上,她走得飞快。”
平时,她经常召集养殖户一起听课,分享自己的成功方法。从如何做好猪的分群与调教、搞好防疫和驱虫、预防保健,促进生长到种猪配种等环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做好饲养管理等方面,她都深入浅出地讲给村民听。
养殖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最多时,有50多户养殖户来听课。村上有一位养猪大户,当他在课堂上第一次听说饮水自动采食这种饲养模式时,完全不相信。“猪怎么能知道自己喝水吃食?”
于是,张二妹就请养殖户到自己的养猪场参观,猪食槽上方有一个压力喷头,只要猪用嘴一拱,就可以轻松喝到水。眼见为实,在张二妹的带动下,如今,有好多村民的养猪场都采用了自动化喂养。
村民余世云说,他能够走上养殖致富这条路,多亏了张二妹的帮扶,从饲养阶段到运输销售,她出了不少力,她是群众信得过的村干部。
采访结束时,张二妹告诉记者道,回乡创业虽然收入少些,但可以照看孩子、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村主任,她要为全村老百姓服好务,担当起责任,带领村民早日走上小康致富路。
新闻推荐
探索建立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内江市开展“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纪实
◇本报实习生陈梨媛去年8月,省纪委将内江确定为全省“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的三个试点市之一,要求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形成试点成果。接受任务后,市纪委将试点工作纳入...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