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陈梨媛
去年8月,省纪委将内江确定为全省“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的三个试点市之一,要求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形成试点成果。接受任务后,市纪委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重点项目库,积极谋划、科学部署、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全市预防腐败工作水平。
今年6月,在市教育局、隆昌县这两个首批试点单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内江市又在40个系统治理单位深入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内江特色的开展“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的有效做法,全市反腐败科学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先行试点
形成“四会四书、流程推进”模式
“在2013年的试点工作中,我们将试点工作分解为‘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系统治理、效果评估\’四个工作流程段,以‘四会四书\’方式分段推进试点工作。”市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张彪解释说,所谓“四会四书”,即:广泛收集信息,召开“信息分析会”,形成“信息收集报告书”,找准治理方向;深入开展调研,召开“问题会诊会”,形成“综合调研报告书”,明确治理重点;推进系统治理,召开“任务分解会”,制发“预防腐败建议书”,细化治理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召开“效果评估会”,形成“效果评估报告书”,以保障治理实效。
按照“四会四书、流程推进”工作模式,在2013年试点工作中,共收集意见建议253条,梳理需系统化防治信息45条,形成《综合调研报告书》3份,出具《预防腐败建议书》21份,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群众对系统治理工作满意度在90%以上,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面推开
找准方向明确工作任务重点
虽然前期试点工作推进顺利,但要形成预防腐败长效机制,让预防腐败工作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还须进一步探索。
正是深明此理,2014年初,市纪委决定将全市35个市级高级廉政风险部门和除隆昌县外的另外5个县(区)纳入先行治理范围,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工作。
“要深化系统化防治工作,首先要有一块‘指路牌\’”。张彪说,为了让治理单位有章可循,市纪委结合2013年试点工作情况,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制定了《关于开展“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任务、重点。
“行业系统内的‘四风\’问题及其他各类信访反映、违纪违法案件为试点工作项目切入点;县(区)则以解决‘四风\’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勤廉履职为项目切入点……” 张彪说,为了推进先行治理单位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要求各单位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在《方案》出台10多天后,市纪委相关人员又逐一深入到各治理单位“上门服务”,召开“一对一”座谈会,答疑解惑提供指导,让各单位明确重点、找准方向。
7月以来,各治理单位按照工作时间倒排表,及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讨论、召开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全力开展信息收集、专题调研、集中会诊等相关工作。市纪委“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参加系统治理单位信息研判会、查看系统治理单位相关资料和工作进度报告,及时了解其工作进度,加强工作沟通,督促工作落实。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实习生朱怡雨)今年以来,隆昌县城管、交警等多部门积极配合,全面提升了城区环境质量,得到了百姓“雨天晴天一个样”的称赞。扫地、冲洗、拖地,10月29日,隆昌县康复中路81号附近,几名环卫工人正忙...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