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姚
10月15日,隆昌县龙市镇的镇村干部早早地等候在政府大会议室里, 神经绷得紧紧的,整个会场充满了紧张严肃的气氛。因为就在今天的大会上,将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现场——随机抽查电话回访群众反映问题
会议室里坐满了镇村干部、驻镇单位负责人、“两新”组织负责人、群众监督员等150余人,同时还邀请了县纪委领导参加。主席台上,整齐摆放着的一排装着253份近期群众反映诉求办理情况的蓝色资料盒和一部红色电话,显得十分醒目。
今天的“考试”,就是要从这253份群众反映的问题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电话回访,现场督查群众诉求的办理情况。这是龙市镇“群众议政”活动开展以来的又一创新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对群众诉求办理情况的抽查,进一步督促镇村干部转变作风,落实工作。
“178号、86号”,县纪委领导随机宣布了两个号, 随着工作人员从档案盒中找出对应的群众意见办理情况材料,群众议政活动问题整改督查会正式开始。
随后,镇纪委书记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这两个个案的基本情况、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办理情况。
工作人员拨通了178号材料上的联系电话。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部红色电话上,会场里静得除了电话拨通的声音,几乎只剩下了呼吸声。
“您好,请问您是大牌坊村的贺光国吗”?
“是的。”
双方通话的声音被现场音响同步播放了出来,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是龙市镇民情汇集室工作人员。您反映的今年秋收时,邻居用收割机收稻谷,损坏了您家砖砌化田坎的问题,请问镇、村干部有没有及时处理?”
“我反映了过后,镇上和村上干部都及时来进行了协调处理,我的损失也得到了赔偿。”
“针对这件事情,您对我们的干部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我的问题反映后,镇、村干部处理比较及时,我对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谢谢您配合我们的调查,如果您以后有什么问题,欢迎您拨打民情汇集室的电话3512885、3512110 ,也可以直接向村干部或到镇民情汇集室反映,再见。”
接着,工作人员又拨通了108号上的电话,回访了甲子湾村5组群众黄世友关于希望自己的养鸡场能得到扶持的意见处理情况。经过了解,他表示镇村干部对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他很满意。
“考试”结束了。“考生”们都拿到了“考官”给出的“高分”,全体镇村干部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评说——“考官”不是专家和领导而是群众
会后,笔者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龙市镇敢于把我们老百姓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拿出来进行现场回访,让我们打分,证明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我们老百姓解决问题,我们非常高兴”,村民贺光国兴奋地说。
“今天镇上搞的群众议政现场电话抽查,我认为非常切合农村实际,很有意义。”大牌坊村支部书记洪荣绍说,“在农村,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多,但落实才是关键。今天的电话现场抽查真实地检验了干部对群众诉求的落实情况,我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好!”
“群众议政现场电话抽查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形式。”负责108号个案的副镇长葛伟说,“如果群众有诉求,我们没有认认真真去办理,今天将无法向在场的所有人交待,更无颜面对龙市镇的所有老百姓。”
“监督干部作风,是镇纪委的职责。”镇纪委书记邱有德说,“如何督促干部真正深入群众,下深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摆在镇纪委面前的一道难题。群众议政问题整改现场抽查这种倒逼机制,可以形成严格逗硬、严格落实的工作导向,给干部形成压力和动力,督促干部抓好工作落实。”
“既然是为群众办事,那就应该让群众来评判效果。”镇党委书记李成刚说,“只有群众说我们的工作做得好,那才是真正的做得好,所以我们今天请的‘考官\’不是专家和领导,而是群众。”
延伸——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年初,龙市镇结合实际,创新开展“群众议政”活动,将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重要举措。
龙市镇通过设立民情收集室、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开通3512885、3512110党群热线,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利用镇机关的4块大型LED屏幕将每一个问题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落实情况、群众评议情况进行滚动播放,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议政”活动开展以来,龙市镇共收到群众意见610条,当场解决245条,转交镇机关各部门办理365条,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4%,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在隆昌县龙市镇,“不怕群众意见多,就怕问题长久拖”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向广大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并且在这条践行承诺的道路上他们还将走得更加坚实,更加有力!
新闻推荐
(田洪记者李忠福)在开展正风肃纪活动中,隆昌县山川镇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突破口,加强村级“三资”管理,从规范资金流程、从业人员培训、终端查询、纪检财政监管等方面入手,确保自下而上、自内而外...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