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交接为主线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思想建设更加突出。组织集中学习40余次,促进组织团结和谐;先后开展了“纪念辛亥革命暨罗泉会议100周年”“民革内江市委成立30周年”等活动20余次;选送73名新党员参加省、市培训,开展专题培训13次;有针对性地给个别党员做思想教育工作。
组织建设更加健全。坚持走访党员所在县(区)统战部及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加强对骨干党员和后备干部的考察,选派2名党员挂职锻炼;在思想观念、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活动丰富多彩;支持老龄委活动。
作风建设更加务实。实行委员分工负责制,主委会扩大到市委委员、(总)支部主委,全委会扩大到骨干党员;党员反映的困难尽力解决,努力将民革机关建成党员之家。
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形成《公文及会议处理办法》《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促使民革工作规范有序。
以促进发展为要务
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党员中有79人担任省、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23人次受聘担任市、县(区)“五大员”。
对口联系单位积极搭建平台支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共60余篇,反映社情民意21件,得到中共内江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批示。
提交市政协集体提案43件,5件被评为优秀;市政协委员个人提案195件;党员中的市人大代表提交建议22件。2011年被评为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先进集体,2011~2013年连续3年被评为民革省委参政议政先进集体,其中2012年同时被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以服务社会为重心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开展“三下乡” 活动。组织党员中的专家到乡镇开展义务诊病、法律咨询、发放种植养殖技术资料等服务活动。
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组织全市民革党员及民营企业家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开展爱心敬老、爱心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定点帮扶内江经开区交通乡同意村特困群众曾桂芳一家。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与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系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为东兴初级中学捐赠43万元购买学生课桌等,连续3年为100名表现突出的贫困学生发放励志奖学金;组织民革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为隆昌县黄家镇“聪明屋”幼儿园捐赠价值9万余元的桌椅、电视机等。隆昌总支连续3年争取到共青团中央、长江商学院长江基金会“长江手拉手红领巾书屋公益计划”项目捐款合计达160万元,惠及学生2万多名。
以宣传民革为宗旨
组织形象展现新面貌
加强领导促宣传。把宣传工作作为聚人心、树形象的重要抓手认真部署,积极组织稿件,向中央、省、市报刊提供各类宣传稿件等300余件次;重要活动邀请报社和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进行采访报道;获得“民革省委2014年度《团结报》订阅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抓住契机作宣传。市委会编辑出版了《内江民革三十年》纪念册;选送2幅书法作品、5幅书画作品和8篇文章参加民革中央、民革省委以及市政协、中共内江市委统战部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推选5件作品刊载在民革省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百文》一书中。
以“祖统”工作为重点
切实加强沟通交流
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组织党员学习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发挥党员中“三胞”(特别是台胞)眷属的爱国热情,做好海内外亲友的联谊工作。
5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内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用实际行动诠释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5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全市民革党员,磨砺出一个政治坚定、团结民主、组织有序、活跃向上的民革内江市委员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忠福文/图日前,记者在隆昌县响石镇群乐村6组一个较大的钢架棚内看到,19名村民专心地往模板上贴电感器。“这种像纽扣的电感器,用在汽车、手机和家用电器上,每人每月能生...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