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探访响石镇宝峰村古村落“谢氏庄园”——百年大宅院悠悠古韵长

来源:内江日报 2015-02-01 01:2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文

实习生 黄正华 图

在一座清代古式建筑里,穿梭在堂屋,藏匿于阁楼,嬉戏天井间,与众多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的场景不是发生在电影中,而是谢卿仁的真实生活。

1952年出生的谢卿仁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清代“四合院”里。

谢卿仁,隆昌县响石镇宝峰村9组村民,他所居住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建筑虽然已失去往日的流光溢彩,但深宅大院、青瓦彩绘、雕梁画栋仍然彰显着浓郁古韵。

谢卿仁居住的古宅有着怎样一段历史?它又是如何保留至今?1月27日,笔者来到这座古老的村落,从保留下来的古老建筑和古宅居住者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探寻它不为人知的过往——

【保存完整的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

谢氏家宅位于隆昌县响石镇宝峰村9组,宅子坐南朝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川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大型清代四合院古民居。

村民谢卿仁便是这家宅院的主人之一,也是古宅的守护者。

从记事起,谢卿仁便一直居住在古宅里,古宅几乎没有变过。儿时的谢卿仁就听祖父辈讲起,咸丰元年(1851年),他们的老一辈就在此修宅子,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耗时10年之久,才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

根据资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湖南邵阳一寡妇谢氏携4子历经艰辛落脚于此。此后,全家人辛勤耕耘,家业逐渐兴旺,田产面积增至4000多亩。后又有家族中谢国锦、谢国赢弟兄两人中举。咸丰元年,谢氏家族大兴土木,耗时10年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的大庄园。

“听说,当时差不多花了相当于现在的上亿元才建成这座老宅子。”谢卿仁介绍,由于清末至解放前,家道中落,家中财产所剩无几,只剩下宅院,因此他们祖辈在“土改”时得以分到房子,继续居住在旧宅里。此后的数十年中,因房屋建筑牢固,他们基本上没有对这些房屋进行过大修,才保留下这座大型、完整的古民居。

【曾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75岁的田甲辉(音)在50多年前就嫁进了谢家,住进这里的古宅,并在此生儿育女,如今孩子都50多岁了。“以前这里算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住的是宅院,是当时很好的房子,其他的姑娘羡慕得很呢……” 田甲辉的言语里还流露出自豪。

这是一座“三进式”建筑布局的古民居大庭院,轴线明晰,以祖堂即堂屋的位置为核心,中串三进主体四合院,进大门有一堂屋,次二堂屋,三为祖堂即香火所在,左右又各有8个狭长天井对称布置,屋内还到处斗拱,上面还可以看到花鸟人物饰画。

走进宅院,推开大门,深褐色的圆木、灰墙青瓦,精致的石刻和木雕之类的饰物随处可见,尽管100多年沧桑岁月过去了,但房屋上的装饰雕刻和青石仍然完整如初,徜徉其间,古建筑庄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关于宅院的名字,谢卿仁告诉笔者,它并没有确切的名字,只是因为多数是谢家祖辈居住,因此有人称这里为“谢氏庄园”,不过更多人还是叫当地的小地名“塘湾”。

据记载,“谢氏庄园”是隆昌历史上田土面积和家产仅次于云顶寨的大庄园,也是川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大型清代古民居,是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结合体。

【发生在老宅里的那些事儿】

在此长大的谢卿仁对宅院有着很深的记忆。当谢卿仁还是个孩子时,他在家里曾见过一块大约1米高、3米多长“刷了一层金水”的牌匾,上面写着“宝树腾辉”四个大字。

相传是谢家的外孙、清朝的一个军事家刘廷显(音)所赠,大意是谢家子孙光耀门楣的意思。谢卿仁的父亲把这块牌匾当宝贝似的,每天都要看上很多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中,20多个人把牌匾抬走了,然后打烂烧毁,谢卿仁的父亲为此哭了整整一个星期。

小时候,谢卿仁和小伙伴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捉迷藏。有一回,他和七八个兄弟一起玩捉迷藏,由于房子太大,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厕所里去了,他们找了很久才找到,大家一起把小伙伴救了起来。

走在院子里青石铺就的道路上,还能依稀见到一个个弹珠大小的洞。“那就是我们小时顽皮,经常玩弹珠留下的痕迹。”谢卿仁告诉笔者,老宅院装着他们几代人的回忆。

从庭院穿进的两边房屋,都能看到古朴的天井,一共19口。天井中放置着整石凿出的大石缸,在这些青苔遍布的石缸表面上,还能看到雕刻着的各种花纹图案。

“上次有人来宅子玩,要出几万块买,我们都不卖,这是我们谢家祖辈留下的遗产,再贵也卖不得!”谢卿仁说。

【老宅多次躲过天灾水祸】

“谢氏庄园”虽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在发挥居住功能,里面还住着30来户人家,多数都是谢家子孙后代。在近年的地震和水灾中,这座古宅院多次躲过“浩劫”——

在2007年“7·09”洪灾中,响石镇是重灾区,但古宅内却排水通畅,没有丝毫受损。“不管发再大的水,水都会从房子四周的排水沟走,不会流进房子里,当时的排水沟做得好……”谢卿仁带着笔者走进老宅查看环绕房屋四周的排水沟。

2008年,“5·12”大地震时,内江也有强烈震感,人们还为古宅捏了把汗。然而地震过去了,整座院落也没发现大的裂缝和大面积坍塌。只是因为这里野猫多,偶尔弄坏了部分瓦,下雨时,房屋部分地方会漏雨。

住户告诉笔者,因为房屋整体牢固,他们基本上没有对这些房屋进行过大面积维修,所以有的房屋还保留得十分完整,基本上还是100多年前的样子,就连一些壁画图案至今仍然清晰,色彩分明。

爬上“谢氏庄园”背后的元顶坡祖山上,透过密密匝匝的竹林,这一整片层叠的清代四合院、纵横规整的屋脊、高大的风火墙尽收眼底,一到做饭时间,还能见到炊烟袅袅的情景。

【盼古宅得到保护】

“看到古宅损毁一点点就很心疼。”谢卿仁一直坚持维持古建筑的原状,他至今还睡在100多年历史的古床上,所用的家具都是旧式家具,即使家庭条件好了也没变过。孩子们多次劝他去城里居住,他都不愿意,他总说“跟老房子有感情了,就想守在这里!”

古宅多数还是老建筑,也有部分是现代砖墙,与老院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住户告诉笔者,有一部分人因为房屋破损之后,便改砌了砖墙,谢卿仁觉得很可惜,可是又没有办法。

有一回,一住户趁着谢卿仁外出拆了老宅的雕刻来卖,还把老房子拆了一小部分,谢卿仁便不依不饶,为此还惊动了“110”。“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拆了可惜了嘛,只要不是住不得人了,就不要动它……”谢卿仁说。

“毕竟是老建筑,还是有些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谢卿仁的哥哥谢卿文已经搬进县城居住,可是每年都坚持回老家的房子看看,看到房屋漏雨便会拾掇一下瓦片,再收拾一下屋内的家具,继续维持房屋的原状。

不过,让这里住户不安心的是,近几年来,一些小偷频频“光顾”老宅,每一个进出的陌生人,住户都显得格外谨慎。“有小偷专门来偷这里的老家具、雕刻之类的东西,都抓到过几次了……”

住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这里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省级传统村落,有关部门对濒危建筑进行及时抢救修缮,让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

新闻推荐

隆昌响石镇:“双牌坊”背后的节孝故事

◇本报实习生晏治权文/图隆昌县响石镇有条古老的街道,名叫牌坊街。顾名思义,此街因两座牌坊而得名,分别为杨邱氏贞节坊和杨林氏节孝坊。这两座牌坊均出自杨门,为祖孙两代之坊。其中,祖婆母之坊...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李发强同志简历2015-02-14 01:23
1970-01-01 08:00
评论:(探访响石镇宝峰村古村落“谢氏庄园”——百年大宅院悠悠古韵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