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不拘一格育人才——记发展中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内江日报 2015-06-02 00:4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田映丽

六成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专业相关度连续两届高于全国高职院校;

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416元,比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3200元)高216元;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区域就业率从42%提高到77%;

……

这份来自麦可思公司的最新数据,足以让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向社会亮出优异的“成绩单”。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契合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大有作为。

在发展大潮中,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抢抓机遇,坚持“三位合一、四方联动”的办学模式,以“心手相通、学做相融”的教育教学思想,走出了一条特色化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

位于内江市长江大道教育园区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平整、宽敞的校园路上,不少学生带着书本匆匆行走赶往教学楼上课。

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整齐划一的校园环境散发着浓浓的育人气息。

校园环境更美了,教职工的步履更匆忙了,社会各界的评价更好了……这些看似表象的点点滴滴的背后,是职院人奋起的前奏。

从过去的320余亩,发展到现在占地830亩的高桥职教园区新校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职员工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着内江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离开了闹哄哄的闹市区,宁静的郊区还给了学生们读书的一片净土。“其实早在学校组建的时候我们就有建立新校区的想法。”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江告诉记者。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孕育了巨大的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顺应时代需求,2003年,原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内江农业学校、内江水电学校合并升格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组建时,评估专家组就提出了校区比较分散的问题。如何把资源集中用起来?当时学校就提出了建设新校区。

2013年3月,首批5000余名师生入驻园区。同年9月,全校9000余名师生实现了整体搬迁。

在刘江看来,新校区的建设给学校带来了变化和发展的机遇。

“以前我们分三个办学点来办学,学校的读书环境给学生的直观印象很不好。前几年,有学生和家长来学校参观之后,转身就走了。”刘江介绍说。

如今,把几个教学点集中到了新校区,崭新的运动场、宽敞的教学楼、舒适的学生公寓……校园环境的改变让整体的办学规模整合,形象树立了起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感官印象也彻底改变了。

不仅如此,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学校的实验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提升,除每年正常新增4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外,学院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50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将从今年8月起陆续到校,届时学院教学装备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

师资力量——

多举措多途径培养“双师多能”教学队伍

立足内江,面向成渝经济区,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离不开学院教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学院现有教职工560人,专兼职教师42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共计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高职称教师等共计1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116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内江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顾问”2人。

学院重视“培炼聘引”,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多能的教学团队。学院修订了《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等系列人事管理文件,完善了对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带头人等5个考核标准,通过引培带、训赛证、教产研、考评聘等具体措施,培养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的双师教师队伍。

2013年底至今,学院共引进专业教师70名,其中90%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院三个省财政支持的专业共引进教师20名,培养专业带头人8名,培养骨干教师23名,新增教授4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5名,聘请企业一线教师16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4.39%。

此外,学院教师还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研发。2013年底至今,确立了院级以上课题65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426篇。并落实了外聘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政策。

今年4月,该院参加内江市“甜城英才引进工程”,学院提供的十个专业教师的招聘岗位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前来报名。“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主要是学院的发展前景无限。”学院人事处处长彭桂芳说。

专业设置——

对接产业转型实现专业调优升级

学院准确把握内江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将专业建设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发展。

该院现有经济管理系、艺术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电子工程系、农业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和基础部、思政部、中专部的七系三部,共47个专业,涵盖了内江市六大支柱产业。并设有图书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教辅部门。

与此同时,学院多点布局服务地方产业,相继成立了汽车“二级学院”、建筑“韬盛学院”。并按照专业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专业建设的“336工程”,即:以3个省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为龙头,以3个“一系一品”项目为拓展、以“6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内涵。

对接夏布产业打造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内江职院的一块特色招牌,该专业重在培养懂夏布工艺、会经营、能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在隆昌县石碾镇、东兴区高桥镇建立了苎麻生产基地,为地方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夏布流水线生产车间;学院参与指导的隆昌县石碾镇苎麻生产基地,使隆昌一个县2014年夏布销售50余万匹,销售收入1.1亿元,夏布产业链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新增了两家从事夏布生产的企业,学院指导的夏布绸、汉安夏布绣相继推出,产品供不应求。政行企校联动,夏布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产品产业链基本形成。学院被四川省文化品牌发展促进会授牌为“中国夏布文化产业研发示范基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则是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该专业以产教结合、通专结合、课证结合的“三结合”模式进行人才培养。2014年,该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四川赛区比赛,与众多本科院校角逐,获得三等奖2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参考率、获取率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该院的教育与国际接轨,对于内江市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打造汽车类专业群:设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三大汽车类专业。进入中德诺浩汽车学院的学生,将使用本土化的德国课本;授课老师均经过德国双元制教师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实行教考分离,老师负责教学,考试则由企业负责;学生毕业后将同时获得中国的学历证书和德国合作院校的技能证书;合格毕业生将进入以知名国际品牌为主的4S店或汽车服务企业就业。

“市场有需求,专业就须应势而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樊勇介绍道,当下学院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岗位,对专业进行调优升级。

校企合作——

让学生“一入学校门,就是企业人”

近年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备受同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这得益于学院创新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一进入学校的大门,就是企业的人。

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的有机联动,学院47个专业全部实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方毅是2004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专员。短短几年时间,该学生先后担任该公司联合党总支部书记、吴江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委第二片区副区长等职务。他现任浙江天坤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江四川商会会长、江苏毅胜投资集团董事,并为巨腾国际落户内江牵线搭桥。他先后荣获“吴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甘谷县“劳务输出杰出贡献者”、建国60周年吴江市“青年管理创新人才”等荣誉。

该学生坦言:“我从一名学生到专业技能能手,事业蓬勃发展,与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战略不无关系。”

“我们培养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在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都是能够胜任工作的实用型人才。”樊勇说。近年来,学院与博强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励强汽车装配维修公司、前成汽车零配件加工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工学结合、订单式就业等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毕业生就业后“零过渡期”。

此外,就紧缺专业学生上学成本,该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颇为自豪地算了这样一笔账——学生入学后一年基本学费平均4100元左右,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可拿到工资每月3200元左右,正式与单位签约转正后薪资待遇基本维持在3600元/月及以上,其所挣工资可补齐入学初的学费支出。

入驻新校区以来,学院建设了1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3个供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实践基地、12个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28个项目的内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场地、50个工种的内江市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基地、4个项目的技术研究中心。

走在学院各个实训基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生动景象和浓厚氛围。通过实训,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招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民生无小事。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因此,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学院将学生的就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完善的课程体系及优良的师资队伍,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形成了规模化、周期化、常态化的毕业求职、竞技上岗模式。尽管全国都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但该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近5年来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选择这所学校,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就业有保障。”不少学生坦率地说。

不仅如此,学院还将创业教育打造成学院的办学特色。在学院党委班子看来,大学生是重要力量,学院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

学院通过邀请市就业局领导宣讲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实施SYB创业培训,邀请优秀毕业生典型分享创业成功经验;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依托学院大学生创业超市孵化获奖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学生创业兴趣和技能。

细数近年来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满满殊荣——

2014届毕业生彭健行创办了南充市顺芦蛋鸡养殖合作社,使“顺芦鸡蛋”月销量由1.6吨增长到14吨;

2013届毕业生梁雪琦创办了自贡市怀博宠物医院,现已成为学院的实训基地;

2013届毕业生罗飞加盟攀枝花市红蜻蜓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获得攀枝花市“大学生优秀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

在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下,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壮阔蓝图,它的明天将更加灿烂美好!

新闻推荐

隆昌县城管局全力做好中、高考期间环境整治

(张挺曾敏记者李忠福)“加强巡查监管,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休息环境。”近日,隆昌县城管局周密安排,切实做好中、高考期间的城管工作,为考生保驾护航。该局严管市容秩序,要求城区夜市在...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为村民自建叫好2015-06-10 00:39
评论:(不拘一格育人才——记发展中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