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隆昌县城4公里外的古湖街道上游村,坐落着一座老式的串架房。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立达学园曾迁于此办学6年。
立达学园是民国时期的一所艺术学校,1925年由匡互生、陶载良、丰子恺等人在上海创办,时有“武有黄埔,文有立达”美誉。
1932年和1937年,上海先后发生“1·28”事变和“8·13”事变,上海立达学园处在战争漩涡中,校舍变为废墟。为了保留教育的火种,陶载良等人在多方打探下,终于在四川隆昌南郊找到了一处适宜办学的地方。
1940年,上海立达学园迁至隆昌。紧接着,在楼峰中学(现隆昌二中)设考场招生,立达学园开始了在隆昌办学的历程。
隆昌立达学园位于胡家坝余家大院(现古湖街道上游村8组),校舍是传统的木质串架房,雕梁画栋很是精致,小天井别具风格。
据隆昌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兰廷浩介绍,陶载良在租得胡家坝余家大院后,便挂起了“上海立达学园中学部隆昌分校”的校牌,积极筹办学校,以便在大后方继续实施抗日救国的教育。
1941年2月,学园开始招收普高班学生。同年,学园撤去隆昌分校之名,更名为“隆昌立达学园”。
与其他学校纯粹传授书本知识不同,隆昌立达学园集农艺与学习一体。学园要求学生自备锄头,经常参加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要养鸡养兔、参加挑煤等劳动。
学园农科办有一个酱油厂,做出来的酱油比隆昌本地的口味好很多,学生们自己设计商标、自己销售,很受欢迎。1946年,立达学园迁回上海后,把做酱油的技术转让给隆昌,成为四川名牌“美美酱油”的鼻祖。
除此之外,学园的学生还经常参加时事演讲、演出话剧、打篮球、游泳等各项活动。高年级学生还学习骑马射箭,为作战做准备。
立达学园处在隆昌县城四公里外的胡家坝,地理位置优越,即便是在敌机轰炸隆昌期间,也能安然无恙。
抗日战争胜利后,立达学园“复校上海”。未毕业的学生由楼峰中学接收,校产也纷纷捐赠给楼峰中学,留下了友好协作的佳话。1995年,立达中学举行70周年校庆时,还曾邀请隆昌籍立达校友参加校庆活动。
如今,曾为立达学园校址的大房子变得衰败不堪,新房子在老房子旁边格外抢眼,但透过那些老建筑,过去的时光依稀可见。
本报记者 张啸 整理
新闻推荐
(冷观俊)8月4日晚,由内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江市司法局主办,内江市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承办的“法制电影城乡行”主题电影展映月活动在隆昌县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法制电影城乡行”活动...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