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
南街南北走向,南起女学街口,北达大什字。曾用名小南门正街、外南街。
南街建于明代初期,初名小南门正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修正街名时改为外南街。新中国建立后又分为南街和外南街。
商业繁华:
著名百货商号“光大商号”
清代在南街南口曾建有孝节牌坊一座。老一辈人回忆,牌坊毁于清末,用红砂岩彻成,俗称“红牌坊”。
民国时期,南街商业繁华。宜宾著名百货商号“光大商号”设在本街,共雇有员工七十余人。“光大商号”百货业务仅次于宜宾“宝元通”百货公司,店内伙计全部着长衫等中式装束,经销部分洋货(进口货),店址在南街“红牌坊”与仁义巷之间,曾在东街设有“光大商号”东街分号。
南街在民国时期设有四川美丰银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宜宾市供电局门市)。四川美丰银行由美国商人雷文联合中国商人合资创办,1922年2月在美国注册,同年4月设四川美丰银行总行于四川重庆朝天门新街口。额定资本250万元,其中美方占52%,中方占48%。1927年,美方资本全部转让给中方,该行成为纯粹的华资商业银行。
人物传奇:
花纱帮“金刚”谢国宾
清末,宜宾大多数贫困人家都有纺车,用以纺纱织布,生产窄布(俗称“土布”)。许多家庭妇女在家纺线维生。民国初年,宜宾城内己有铁轮木织机(俗称“高机”)生产宽布,并在南街形成与线子市(今街心花园)并立的宜宾第二大花纱布交易市场。“宜宾花纱”“四大金刚”之一的谢氏也在南街设有门市经营,叫“谢利顺”布店。其创始人谢国宾,原籍四川省隆昌县,因排行第二,人称谢二爷。他最初贩布来宜宾推销,无固定地址,是扛布捆子在街面和近郊区场镇流动销售,因宜宾水陆交通方便,他举家迁来宜宾西门外打金街,租平房数间,作住家和生产用。谢家兄弟妯娌分工合作,自纺、自牵、自织、自卖,他白天上街卖布,弟弟在家织布,白天黑夜人停机不停。由于宜宾四通八达,市场繁荣,加之谢国宾做事认真,诚信对人,价钱公道,生意越做越旺,自织自销赶不上市场需求,遂进一步增强机头,雇工织布,从一个人扛布上街卖到摆摊设点,创立门市,集牵、梳、织、漂、染、销于一身,当时很多人叹为奇迹,被誉为宜宾花纱帮“四大金刚”之一。
美食飘香:
“零零一”风肉与“嘉阳怪味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南街饭馆林立,美味众多,如著名的“零零一”饭店、“嘉阳鸡”餐馆、“炖鸡面”面馆,青年街口的小摊豆花饭也很可口。
宜宾“零零一”餐馆是历史悠久的宜宾老字号,早在民国时期“零零一”饭店就在老城区商业街经营,直至改革开放后,“零零一”饭店迁往南街,杨氏后人以祖传秘方制作香肠、风肉等,成为饭店的招牌特色,也深受宜宾大众喜爱。那时,饭店主要是卖豆汤,若再来一盘香肠或者风肉,是一件令食客非常满足的事。
“嘉阳鸡”餐馆,原名“嘉阳怪味鸡”,是四川乐山名菜。几十年前,宜宾人在“嘉阳怪味鸡”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就制出了有宜宾特色——麻辣香甜嫩等特点的名菜。
目前宜宾南街己成为宜宾全市最大的“通讯一条街”,各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琳琅满目,仍是宜宾最闹热的街道之一。
新闻推荐
隆昌县李市镇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创新开展廉情预警积分、党员干部“亮晒评督”、脱贫攻坚“四类监督”、“5+”便民服务等工作,有效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评价连续3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