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荣
王建尧已连任三届市人大代表,身为内江市温州商会秘书长的他,从小就有一个理想——有一天,如果自己劳动致富了,就去帮扶弱势群体,为他们圆脱贫的梦想。如今,他的这个理想实现了,梦想成真了。
财富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1986年,王建尧从浙江省温州市来到内江,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家庭的熏陶和感染,让他在童年时期就已埋下善良的种子,特别是在经营眼镜公司期间,他看到了贫困学生、残疾人的困难,这让他深感自己的社会责任重大。
2002年,经内江市民政局批准,他与3个温州籍老乡发起并成立了内江市温州商会。通过商会平台,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财富积累也多了。为此,他感叹说,财富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虽然自己经营的只是一家小小的眼镜公司,但他却时刻不敢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弱势群体渴望关爱的眼神。在商会建立之初,王建尧就通过内江市工商联、教委,先后给15名学生捐助学费,每位每年2000元~3000元;在帮扶残疾人的10年间,他又同时帮扶着10多名困难学生,有的一直帮到大学。从商会成立至今,14年来,他已累积向弱势群体捐款40余万元。
深入乡村了解疾苦献爱心
2007年,为了掌握弱势群体的具体资料,王建尧与残联的同志一起到凌家、全安、四合、伏龙等乡镇实地调研扶贫。如在当时的伏龙乡大屋冲村3组尤小东家,他了解到老人有残疾,不能自食其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在全安镇湾桥村郑义富家,他了解到其有遗传眼疾,一家人基本没有视力,靠低保过日子;在凌家镇印合村8组杨志明家,他见到其虽然失明,但仍坚持下地干活、打谷子、做家务。这一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及时制定了帮扶残疾人的计划。
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他每年都下乡深入到残疾人家中了解困难、筛选捐助对象。2007年,他先帮扶了7户人家,每户每月100元。到了2010年,帮扶户数增加到了10户,每户每月也增加到了150元。到了2013年,帮扶户数增加到了13户。到了2015年,帮扶户数增加到了20户。为了不错不漏地把钱交到他们手上,他亲自把每位帮扶对象的联系电话、银行卡号核实登记好,将帮扶资金逐户打到卡上。
2011年,王建尧动员商会成员每人捐款2500元,为汉安小学、第九小学筹建(阳光少年之家)阅读室,以此丰富留守学生的课外活动。2014年,他在市工商联对口扶持隆昌县圣灯乡的帮扶沃土活动中捐款5000元;2016年,他向市中区慈善总会捐款5000元。
在扶贫帮困路上继续前行
王建尧虽然离开温州老家30多年,但乡音未改,乡情深深。2011年,他在老家捐助了两名困难学生和一名家中失火的村民;2014年,他为哺育自己的村庄植树捐助2万元;2015年,为修路捐助2万元。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帮助的人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恩人:受捐助10年的学生兰艳,逢年过节总会向王建尧致以温暖的问候;受捐助的残疾人尤小东和许可的家人,总想向王建尧送上一点新鲜的土产……朴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王建尧创业致富后,把帮助贫困群众当成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扶贫帮困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成就。扶贫帮困永远在路上,王建尧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记者毛春燕李弘)近日,记者从隆昌县经信局获悉,该县投资4000万元实施宽带乡村全覆盖工程。目前,隆昌县356个行政村已实现宽带全覆盖,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行情、推销农产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