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难忘那次柴棚之访内江日报社时政部编辑 邹英

来源:内江日报 2016-11-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作为记者,10多年来,我曾无数次跨进机关单位采访领导干部,曾无数次走进厂矿车间采访一线工人,也曾无数次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农民朋友……钻进柴棚采访老农看党报,是仅有的一次,最让我难忘。

时光回溯到14年前。2002年9月23日下午,几经周折我终于来到隆昌县石碾镇五坡村(现五坡社区)。在该村3组一个简陋的柴棚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内江日报》。

老人名叫彭文学,年过古稀,是当地的老农。当时,我并不知道在柴棚里的那次采访,竟然会对我的记者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2000年3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彭文学在村里看到一张《内江日报》,不料,一看就被报纸上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坚持每天到村里去看报。后来,他每天清晨去把报纸拿回家,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

年纪大了,视力不好,老人特意买回一副老花镜。土屋里光线太暗,他便将坝子旁的柴棚腾出来当“书房”。

我采访时看到,老人的“书房”相当简陋,里面只摆着两把破旧的藤椅,一把用来坐,另一把用来放报纸等物品。

刚开始看报时,报纸上的许多字老人都不认识,他就将不认识的字一一记下来,及时拿去向村里识字的人请教。

老人看报的兴趣日益浓厚。2002年夏季的一段时间,由于特殊原因,报纸未能及时送到村里。当时,他寝食难安,索性冒着烈日,拖着年轻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炮弹炸伤的腿,缓慢地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镇上去找报纸。

“拿回报纸,我坐下来一篇接一篇地看。看久了容易疲倦,想打瞌睡时,我就烧一支叶子烟提提神,然后继续看。”我还记得,接受采访的时候,老人把如饥似渴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他没什么文化。

有人问彭文学老人:“您的腿脚不灵便,去那么远拿报纸,不难走吗?”

“感觉看报要紧呀!没报纸看心里空荡荡的。”老人回答。

老人曾经儿女双全,不幸的是后来儿女先后夭折,他默默地承受着丧子(女)之痛。所幸,《内江日报》“走”进了他的晚年生活,给他带去了温暖,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他不是党员,却爱看党报,而且坚持天天看!”谈起彭文学老人,当地基层干部敬佩不已。

彭文学老人看党报,不只是用眼看,还用心领悟,并积极应用于现实生活。村民因小事发生争吵,他会及时赶去用报纸上的事例进行劝导;村民在农业生产上遇到难题,他会去给他们讲从报纸上看到的方法……

采访结束时我才知道,当天是老人76岁的生日。而那天,他一大早就去拿回报纸,坐在“书房”里看得津津有味。没有亲朋相伴,更没有寿宴,他却说自己过得很幸福。

我被老人感动了,感动于他的认真,感动于他的执著,更感动于他的好心态。不知不觉,我的眼眶已经湿润。

当我走出坝子时,老人步履蹒跚地追上来送行。回过头,睁大模糊的双眼,我看到他手里还拿着那张未看完的报纸,他的身后是那个简陋的柴棚。

10多年来,我尝尽了记者职业的酸甜苦辣。当我受到委屈想哭泣的时候,当我受到阻挠想退缩的时候,当我受到打击想改行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那个简陋的柴棚,浮现老人戴着老花镜专心看报的一幕。瞬间,似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烟消云散了——党报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风雨兼程,就选择了必须竭尽所能“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愁”。

彭文学老人的党报情结一直激励着我,激励我用心完成每一次采访,在采访中深挖细节,确保获得的信息真实准确;激励我用心写好每一篇稿件,在写作上做到语言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衣食父母”——像彭文学老人那样的忠实读者!

新闻推荐

隆昌县: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杀出“回马枪”

(雷雨)“李大爷,你好,我们来看一下你的危房改造款到账没得,数目对不对头。”“对头!对头!上个月钱就到我折子上了,跟你们上次来说的数目对得上!”……近日,针对年来全县脱贫攻坚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难忘那次柴棚之访内江日报社时政部编辑 邹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