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舒 本报记者 李忠福 文/图
9月6日,由国家督学、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陈健带队的国家教育督导专家组,对隆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检查。
陈述答辩会上,督导组听取隆昌县委副书记、县长尹忠关于隆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陈述,对如何化解“大班额”、怎样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现场进行答辩。
查阅资料、座谈、实地查看学校……督导组对隆昌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详细、严谨、科学的评估认定。
督导组充分肯定隆昌县所做的工作,认为隆昌县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体现出几大特色亮点:举全县之力,促均衡发展;满足要求、适度超前,以教育信息化促教育现代化;重内涵发展,促特色办学。
9月28日,隆昌县召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总结会,会议通报了隆昌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情况。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创建成功,标志着隆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继2011年隆昌县创建“两基”合格县后又一伟大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隆昌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明确责任
夯实发展基础
近年来,隆昌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隆昌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隆昌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2~2015年)》等文件。创建过程中,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抓安排布置,分管领导抓工作推进,县级相关部门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要发展首先要投入。据统计,2012~2015年,隆昌县在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财政经常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教职工年人均工资按照国家要求等三方面,均做到逐年增长;农村税费政策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高于省定标准,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专款专用,使用合理;按省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同时,隆昌县建立县域内镇(街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从加强统筹、部门配合、扎实推进、督查跟踪、整改问责等5个方面,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硬件
改善办学条件
2011~2015年,隆昌县累计投入6.8亿元,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农村薄弱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育信息化等系列基础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隆昌县新建城区学校3所,改造薄弱学校及教学点98个,新建校舍面积22.5万平方米。在城北新建办学规模36个班的大北街小学;在城西建成办学规模48个班的莲峰小学;实施城东宝峰小学和光荣村小学迁建、城南大南街小学扩建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区学校存在的大班额问题。
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扩建农村学校28所;修建学生宿舍,逐年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在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上,努力实现校际间办学硬件基本均衡。2012年,投入8000余万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8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95间,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1121间,新增计算机3800余台、校园监控232个,为31所教学点安装数字资源全覆盖接收设备,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全县85所学校通过教育网全部接入互联网络,做到宽带网络“校校通”,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
加大了实验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器材的配备。按照“统筹安排,逐年解决”原则,为全县85所学校配齐实验仪器、图书和体音美器材;2016年,继续投入1666余万元,改造黑板1505块,为学校新添计算机902台、教学用一体机491台以及其他教学仪器。目前,全县8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要求,校际间办学硬件逐步实现了基本均衡。
改善民生
实现机会均等
隆昌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多措并举,促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1年以来,城区小学整体迁建3所,扩建1所,新增城区学校学位近3500个,有效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积极开展“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点工作,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50%。
落实贫困学生入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由“两免一补”扩大到“三免一补”,进一步减轻困难学生家庭负担;全面摸排全县留守儿童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2304份;搭建“维权中心+留守之家+少年宫+聊天室+服务室+咨询室”六位一体关爱体系。开通亲情电话,落实“想家计划”,帮助7500余名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通话。
各学校在抓好常规工作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引导学校办出特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隆昌县实验小学“阳光校园”、大北街小学“青石文化”、中心街小学“成功校园”、龙市镇中心学校“小乒乓玩转大校园”、响石镇中心学校“书法校园”等办学特色,已初步凸显。目前,全县建立了11个特色发展联盟。
队伍建设
激发内在活力
隆昌县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关爱广大教师,并制定措施,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
隆昌县先后建立“校对校”“师对师”定点帮扶、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和城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制度。2011~2015年,全县共有719名教师、71名校长进行交流。2012年以来,先后将5名城区优秀管理干部提拔到农村学校担任“一把手”校长。举办“校长论坛”,引导校长更新理念、转变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新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机制。2011~2015年,共招聘教师488名,全部充实到边远农村学校,同时规定最低服务年限为3年;成立7个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共享、培训、指导等活动,搭建教师和学校干部成长平台。
设立农村教师边远补贴,根据学校远近,按每月人均62-248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实施“暖居工程”,建成教师周转房146套;为39所农村边远学校配送电脑、办公桌椅、洗衣机、电视机等物资,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隆昌县大力加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定期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乒乓球、三大球及校园艺术节等比赛活动。
2012~2016年,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获一等奖266个、二等奖451个;内江市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33件、二等奖429件。2016年内江市中学生田径比赛,隆昌县代表队包揽全部组别的团体冠军,团体总分、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均居全市第一。
隆昌县教育局局长余自忠表示,以通过国检为契机,隆昌将再接再厉,在校园建设、教学管理、特色内涵发展等方面,下硬功夫,花大力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均衡、高位均衡迈进,为隆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2016年以来,内江市始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持续释放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建立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1~7月,全市共查处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