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我这个事情怎么办呀?”月8日,记者在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村办公室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孝东时,他正与村干部交流日常工作情况,有村民前来咨询医疗方面的问题,陈孝东了解情况后,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
位于隆昌县北部的普润镇汪家村,距成渝高铁隆昌北站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6个,共户、人,年通过开展数据比对、“回头看”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为.3%。
近年来,汪家村大力实施“农旅结合+脱贫攻坚”试点,走出了一条企业帮扶、产村相融、旅游兴村的新路子,并于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力争今年底实现退出贫困村。这一切,作为汪家村“领头羊”的陈孝东功不可没——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秀莲文/图
今年岁的陈孝东,担任汪家村党支部书记已快4年了。5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尽职尽责、行事果敢的特质,长达9年的务工经历,不仅让他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了解,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务工人员的艰难和不易。
自年走马上任以来,陈孝东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贫困户脱贫,不能落下一个人!
政策兜底,
独身老人成功脱贫
在汪家村新农村建设的一溜二层楼房后,有几间破旧的土墙房,院坝里布满了青苔和野草,右侧有一间房,虽然是砖瓦房,但屋顶砖瓦颜色不一,明显是修补后的痕迹。屋内,除了破旧的一床一桌别无他物——这,就是贫困户龙能见的所有。
今年岁的龙能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父母和兄长已逝,独身一人在外务工多年,多多少少攒了一点钱,但年的一场大病,耗去了龙能见的全部积蓄。无奈之下,龙能见于年回到了家乡汪家村。
“他回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家里的老房子多年不住人垮了,住的地方都没得,我只好帮他找到他侄儿,把他侄儿空出来的房子稍作修缮并通了水电,让他暂时有个住处。现在,危房改造的拆建房已快完工,只要水电一通,春节前他就能搬进去。”陈孝东说,解决住房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年老多病的龙能见成功脱贫才是重中之重,为此,他想了不少办法。
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花漫水乡”农业产业园实行“企业包村”帮扶,为村里许多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陈孝东就想着让龙能见也去做一点简单的工作,赚取生活费。“最开始让他剪皂角刺,我每天去帮他拖到家里,等他剪完了我又给他拖走,虽然我多跑点路,但他的身体情况也只能做这些了。”陈孝东不无遗憾地说,想法成型,多方支持,但龙能见的身体实在不好,经常晕倒,若剪皂角刺时晕倒,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事只得作罢。
产业扶持不成,只好实行政策兜底。由于龙能见今年岁,还没有达到五保户的规定年龄,现领着低保,加上土地流转资金一年元,以及一些临时救助,龙能见一年可得元,成功脱贫。
记者看到,在龙能见目前入住的房屋旁边,拆建的新房已快建成。“陈书记人很好,我回来的时候病怏怏的,什么都没有,全靠陈书记帮我东奔西跑,现在吃住不成问题,日子也过得走了。”龙能见提起陈孝东就是一连串的感谢。
见龙能见穿得不多,陈孝东连声叮嘱,“天气冷,多穿点,把我给你那件大衣穿起嘛。”龙能见连连点头,笑着和陈孝东说起了新房子的事情。
教育扶贫,
破解贫困户子女上学难
子女考上了重点大学,按理说是每一个家庭的大喜事,但村民陈廷广一家却因此陷入了困扰。
陈廷广家是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廷广在广州务工,家里的开支基本靠他一人支撑,妻子萧昌媛身体不好,在家里做点零工,照顾正在上学的儿女。今年6月,女儿陈宇珊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小儿子刚上小学。女儿考上大学本是高兴的事,高昂的学费却让一家人犯了难。
了解到陈廷广家的情况后,陈孝东立即联系学校和教育局,希望为陈宇珊争取到教育扶贫资金,尽力保障陈宇珊上得起学。“村里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不容易,再难也要帮助孩子上学。”陈孝东东奔西跑,终于为陈宇珊争取到了四川省教育扶贫基金和县教育局的资助金以及政府教育资金,让陈宇珊安心踏进了大学校门。
记者到陈廷广家时,其妻子萧昌媛正在家里打理院坝,危房改造后拆建的新房已经修好,只剩下院坝需要重新打理。萧昌媛开心地告诉记者:“院坝边上留一圈土出来,可以种点菜,种点花,等女儿放假回来差不多都打好了。”
女儿上学的事情解决了,新房建好了,萧昌媛也在“花漫水乡”找到了工作,挣上了生活费,加上陈廷广在外务工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据了解,汪家村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引进业主建设了“花漫水乡”农业产业园,现共投入余万元,建有平方米的科技大棚1个,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余亩。实施“企业包村”帮扶和“农旅结合+脱贫攻坚”试点,建立“三统三引”模式,即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土地整理、统一生产供销,引导农户自主创业、引导参与企业经营、引导提升综合技能,企业通过保障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返包酬金、订单现金、入股股金“五金五收益”,多管齐下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群众年均实现增收元以上。
发展电商,
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
近年来,内江市各地的农村电商开展得如火如荼,成功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实现了农户增收。敏锐的陈孝东也一直紧跟农村电商发展,依托“花漫水乡”农业产业园,借助电商平台,让村民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汪家村的农村淘宝由村民范嗣良经营,帮助村民用更低的价格购进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今年营业额约万元。范嗣良原本在渔箭镇周家寺村经营了近一年的农村淘宝,在当地一切基础设施、客源等均已成熟,一开始他并不想放弃成熟的市场“转战”汪家村,对为何最终来到汪家村,范嗣良笑言:“没经住陈书记的软磨硬泡。”
年,陈孝东开始着手找村里能力强的年轻人发展农村电商。他先找到了村民刘沼华,但由于刘沼华经营着别的产业,精力有限,不得不放弃。得知本村人范嗣良正在外经营农村电商,陈孝东多次与其交流,终于打动范嗣良回到家乡。
人回来容易,可村里并没有可供范嗣良运作的工作室,且由于一个村不能重复申请阿里巴巴平台,刘沼华已经申请过一次,注销需要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到处跑,终于在‘花漫水乡\’给范嗣良找了个办公室,账号等也在今年重新申请了,慢慢的,一切都会好起来。”陈孝东说,现在村里的农村电商还处于买的阶段,下一步就要探索卖的方向了,“依托电商平台,带动全村村民致富”。
走在汪家村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上,时不时遇到村民开心地和陈孝东打招呼,或是询问日常生活生产相关问题,碰到有老人家穿得少了一点,陈孝东还细心叮嘱,“穿厚点嘛,今天冷。”这样“啰嗦”的陈孝东,不仅是带领村子发展的“领头羊”,更是村民们心里温暖的一盏灯。
据介绍,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汪家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年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元、人均元;村内有4.5米宽水泥路4.9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新建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文化室、电商室已投入使用,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通信网络全覆盖……汪家村,已全面达到贫困村退出指标。
新闻推荐
◇李建友文/图内江圣水寺因庙地宽广宏深、交通便利,法脉传承久远,在信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加之清代寺里有一位怪异僧人,其独特的僧伽生活、修行方式、诗联才气以及圆寂后“肉身不腐”的神奇现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