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助力、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路径、造福人民的惠民工程。2007年,隆昌县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先进县,2013年成功创建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
2014年以来,在省、市文明委的指导下,隆昌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推进“八大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广泛开展“四个全民”活动,全力推进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本报记者蒋小琴文/图
三年创建
打造文明和谐新隆昌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它体现全体市民的素质。
为巩固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隆昌县2014年就启动了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在学校,“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的主题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在家里,“把爱护环境带回家”、“把交通法规带回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回家”等“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的课外主题教育活动,让家庭充满文明氛围;在社区,志愿服务“超市”创新方法为居民排忧解难;在“农民夜校”,“好人就在身边”道德模范故事巡讲感动村民。
在县城主要路口,身穿黄马甲的文明劝导员站在斑马线两端,手举“停”、“行”指示牌,引导市民文明通行。文明城市监督志愿者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和劝导,将自己发现或市民反映的有关卫生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社会秩序、窗口单位形象等方面的问题,收集汇报处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年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隆昌人悄然发生了变化。一大早开店,营业人员首先会打扫店铺门前的卫生;晚上关门,营业人员会清理门口的垃圾,将果皮纸屑扔进垃圾桶……隆昌市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2016年8月,隆昌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评审验收组的技术评估,这得益于多年来全县上下的协同配合、默默付出。今年,省第二测评组组长、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卢锋在隆昌县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测评会上,对隆昌县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育引导
让文明成为习惯
“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加整洁,市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文明。”为了这个共同目标,隆昌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县上下联动、部门联手、社会联创,夯实“发展优先”的硬件基础,抓好“教育引导”的软件支撑,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各项民生事业统筹推进。
狠抓文明社区创建。全面推进“六站一平台”(便民服务站、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站、新市民培训站、爱心援助站、志愿者工作站和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书香型、宜居型、健康型、平安型、服务型、廉洁型“六型”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守礼·文明邻里”实践活动,引导居民文明养犬、文明装修、文明娱乐、文明停放。目前,全县共建成省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7个,县级文明社区12个。
狠抓文明单位创建。强化对创建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将创建成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通过“文明单位亮牌行动”、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不断提升文明单位创建质量。目前,全县共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16个,市级文明单位58个,县级文明单位102个。
狠抓文明村镇创建。将文明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文明新村和“四好村”建设,按照“八个一”标准,即一堂(道德讲堂)、一站(志愿服务站)、一会(红白理事会)、一约(村规民约)、一广告(公益广告)、一评选(典型评选)、一活动(文体活动)、一训(家风家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目前,全县共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四好村”9个,市级文明村镇11个,县级文明村镇31个。
砥砺前行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
如今,走进隆昌,在白庙子生态湿地、古宇湖北入口,一幅“景城一体”,山水相融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隆昌县“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厅,“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大大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受到企业及群众好评。
在县图书馆,一个数字化、都市时尚的免费阅读场所受到读者追捧,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到喜爱阅读、文明阅读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科技馆,“神秘、新奇、好玩”的科学物品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探索奥秘。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县委书记张勇指出,隆昌县将以此次创建工作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把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争取向更高层次的创建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昨日,笔者从巴中市供销社获悉,该市供销社采取四举措,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多层级学法。以干
巴中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昨日,笔者从巴中市供销社获悉,该市供销社采取四举措,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多层级学法。以干部职工自觉学法、党委中心组学法、干部职工会前学法、党委班子年度述法等制度...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