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品牌强,则内江强:全面开启“内江品牌”发展新时代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5-10 04:0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品牌强,则内江强。近年来,内江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提质增效和创优创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把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变为共同行动,用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主动作为的新作风、质量提升的新举措,唱响了“内江质量”“内江品牌”“内江标准”“内江创造”主旋律,为全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注入“内江造”的品牌力量。

推动“内江速度”向“内江质量”转变

春夏交替时节,百花盛开,硕果初结。对于川威集团钒资源有限公司炼钢厂来说,正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抓紧生产的好时机。炼钢厂炉长江勇紧盯着控制室内的操作台大屏幕,轻点鼠标为炼钢炉装料、供氧、添加辅料。火热的炼钢车间内,一炉炉钢水被提炼出来,送往下一道提钒工序车间。

经历过“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转型之痛,川威集团把大力优化产品工艺、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作为转型致胜的法宝。以炼钢厂为例,以江勇、杨宗波等为代表的技能大师刻苦钻研、不断改良技艺,先后攻克高炉炉龄过短、钢水点火时间过长,提钒率低下等技术难关,为川威的转型之路注入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江勇看来,无论是小到一个车间,还是大到整个集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站稳地位,依靠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川威集团的求质之路折射出内江市从追求“内江速度”到“内江质量”的转变。翻阅近年来的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质量”二字都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成为内江市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内江市更是把抓好质量与品牌的建设列为重要工作之一:抓好“一提一创一培”,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开展品牌创建行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质量奖,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增强内江产品竞争力……

为了推动内江质量上台阶,内江市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31个市级部门为组成单位的内江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先后出台了《内江市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全年质量目标、主要任务、重大质量工程项目、工作措施等进行系统部署,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

去年,市政府还发布了《“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内江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内江市实施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6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夯实了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

除此以外,内江市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出台了《内江市质量工作考核细则》,为各县区发放了“质量考核试卷”,完善了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质量考核指标。

在去年“年终大考”中,市政府对6个县(区)进行了质量工作考核,评出隆昌、威远两个A级县(区),资中、东兴区、经开区、市中区四个B级县(区),让质量考核成为新常态。

高标准的“质量考卷”分发下去后,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各行各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呈现大幅提升。

过去一年,内江市相关部门加大了以汽车零部件、食品相关产品、农资、建材等行业产品为重点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省、市两级监督抽查工业产品365个批次,合格率98.63%,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74家,检查特种设备3691台(套),压力管道476.81千米,各类气瓶40300余只,排查安全隐患61处,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1份;督促整改33台问题电梯,完成全市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开展节前消费品、儿童用品、农资、建材、汽配、钢铁、学生床上用品、成品油、钢铁去产能专项检查等共计10余次,检查各类企业1406家次,查处各类案件37件,其中立案查处5件,结案5件,涉案金额30余万元……按照修订后的《内江市质量奖评价细则》,内江市开展了第三届内江市质量奖评选活动,隆昌立旺食品、四川效率源等6户企业获奖,川威集团、四川白塔等9户企业进入保持内江市质量奖称号名单。

推动“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

四川内江鸿强机床有限公司传承原国营内江机床厂、内江锻压机床厂产业精髓,精心致力于锻压机床产品研发和生产,主要生产、销售高品质数控高精密钢架压力机、数控液压机产品。

目前,公司“鸿强牌”系列压力机被认定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四川造,全国知名品牌”产品、“互联网+四川造·重点保护品牌”,“鸿强”商标被认定为内江市知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公司现已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产品远销海内外。

在公司副总经理郑小刚看来,以产品研发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新动力,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不断壮大的“法宝”,他说:“产品含金量高了,市场知名度高了,售后服务跟得上,品牌自然就打响了。”

不革新,就会被市场淘汰,不创造,就无法独占鳌头。不少企业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类似观点。对于在市场大环境中拼搏的企业人来说,要保持企业生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发明创造出更高质量、更符合客户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一企业发展思路与内江市以质量提升为契机,大力倡导“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思路不谋而合。

为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向“内江创造”转变,内江市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计划引进发展100户先进制造企业,稳步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品换代”,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发展;技改提升100户传统制造企业,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以技术、设备、工艺、产品、管理改造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打造100枚制造业名优品牌,深入推进品牌培育行动,打造一批“百年”老字号,进一步提升“内江智造”品牌在全省、全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位于市中区工业园区的内江庆隆机床有限公司近年来紧抓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研发出全省首台数控直齿锥齿铣齿机等新产品,帮助企业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背景下,逆势上扬,实现企业效益连年增长。

“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新产品对齿轮的加工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标的7级精度以上,精度能达到0.024毫米;此外,新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对工人的劳动强度需求减少50%,之前需要人工繁琐操作的流程在通过电脑编程简化后,只需输入数据即可智能操作……”提起新产品的性能,副总经理张金华如数家珍,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特性,该公司新产品被四川省科技厅鉴定为科学技术成果并颁发证书。

此外,“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的传奇故事还在各行各业发生。继2015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后,全市各行业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一大批为了谋求生计和发展而外出打拼的内江籍人士纷纷从“被迫走出去”转向“主动走回来”,努力创办实体经济,把个人事业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

而在内江市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后,更是吸引了一批内江籍高新技术人才返乡创业,而返乡创业的行业也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投资规模也从以前的“小打小闹”逐渐转向“大手笔”投资,一大批生产车间、制造项目落地内江,发展势头良好。

内江籍在外知名企业家、浙江省四川商会会长罗相斌返乡投资7.8亿元,已建成占地3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内江国际家居家纺城,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同时,隆昌县江华平投资6亿元建设江博士健康鞋西南生产基地、资中县唐宗彬投资15亿元建设四川铁马物流及凤凰城工程、东兴区李松强投资5亿元建设西南液晶显示器模组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在加快推进过程中。

此外,内江市还注重为制造产业引进智力支持,先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点对点的专题成果对接,切实引进一批专家、教授、科研团队和高新技术人才到内江创新创业,帮助企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分别与22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建立内江-电子科大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内江分院、浙江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其中,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已先后挂牌运营,累计服务企业300余家,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全市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4个,市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8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6个。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其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梯队。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合作建成的内江市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支撑平台。

数据显示:2016年,内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556.27亿元,增速14.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30.6%,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六。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11.2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6%,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新培育威远凤凰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企业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户,列全省第五位,多项数据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推动“内江产品”向“内江品牌”转变

5月9日上午,隆昌县碧檀陶瓷公司的厂房外,堆放着数百个陶罐成品,前来装货的货车源源不断驶进厂门。该公司是西南最大的一家土陶生产企业,每年总产值2.4亿元。公司在原来传统工艺的技术上,引进国内最先进的隧道窑生产线,建成了迄今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早的半机械化土陶生产线,著名的贵州茅台酒酿造所用的陶罐就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内江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隆昌土陶”在全国众多酒厂中也极具名气。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诸多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制造,新型产品不断涌现的同时,内江市还着力推动各行业的品牌产品、名牌商标创建,推动“内江产品”向“内江品牌”转变,帮助支持一个个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

内江威宝食品有限公司是以四川特色蔬菜食品深加工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公司。该公司主打推出的“威宝牌”周萝卜酱腌菜系列产品,如今已经远销海内外市场。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位于隆昌的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各型射孔弹、射孔枪及射孔技术工程施工服务,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射孔器研发、制造、销售和射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川石牌”系列石油射孔器在全国各大油气勘探工程都有广泛运用。

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是内江农业机械的龙头民营企业,公司研发制造的“兴峨牌”、“峨眉牌”单缸柴油机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公司的“EM”、“SCM”、“新峨”等商标已经在东南亚老挝、越南、缅甸、菲律宾、泰国等多个国家注册保护。

……

成果越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步伐愈加铿锵。

2016年11月18日,内江市出台《内江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旨在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作用,进一步优化法规政策环境,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工程,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含金量高、知名度高的本土品牌,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市内消费需求,引导市外消费回流,推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总量、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

《方案》提出,要通过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促进供给结构升级,推动需求结构升级,力争到2020年,内江市品牌发展的环境明显优化,质量基础有力夯实,市场环境得到净化;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品品质全面提升,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内江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发展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消费者本土品牌情感深化,消费信心大幅提升。

届时,全市注册商标达到7000件以上,马德里国际注册达到20件以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达到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达到60件以上,内江市知名商标达到140件以上,四川名牌达到56个以上,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8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以上,培育和壮大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

“增速全省前列、总数全省第四”——瞄准创建更多名商标、名品牌,内江市的目标宏远,但又底气十足。

实际上,名牌企业、产品的参评标准也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市质监局质量监督科副科长李斐介绍:“去年,省政府对四川名牌提出‘控数量、提质量\’的要求,为使内江市名牌数量稳步增长,我们组织了6名具备工程师资格以上的专家对上报的62户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了完整性和符合性审查,提出整改意见1000余条,并对不符合条件的6家复审企业进行了劝退。”

最终,通过省名牌办核准,内江市52户企业,64个产品获得了“第十二届四川名牌”荣誉称号,其中名牌产品新增15个,增速居全省前列。2016年,内江市全年新申报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总数达14个,位居全省第四名。

目前,内江市共有一个工业园区获批“全省知名品牌示范区”(乐贤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园区正式筹建,内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全省“知名品牌示范区”、隆昌经开区培育“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等工作也已全面铺开。

今年,内江市还将持续引导全市10户以上企业纳入第13届四川省名牌产品创建,指导“资中兔子面”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隆昌经开区创建“四川省质量提升示范区”;有序推进内江经开区创建“四川省知名品牌示范区”。

相信随着内江市品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践,“内江品牌”必会更加名扬四海、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隆昌城管局消防排查除隐患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李兰记者毛春燕)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近日,隆昌县城管局组织人员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城区人员密集场所、户外广告、垃圾填...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久违的川剧2017-03-29 00:00
评论:(品牌强,则内江强:全面开启“内江品牌”发展新时代)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