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
1980年春天,四川省文物商店(四川省文物总店前身)内江收购站西门桥门市部开张一年了,厅堂的墙上挂满顾客寄卖的古今字画(达不到省文物商店收购标准的)。一天,省店派员来内江指导工作,在厅堂里,省店中一名年逾花甲的老者在一幅画前详端,突然大声说道:这幅画你们还挂着,赶快开票收购,按顾客最高要价收(要价40元,约合当时职工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原来,这幅四尺单条是已故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名国画家、号称“中国的凡高”的陈子庄(石壸)的《墨猫》。陈子庄的作品大多尺寸不大,小斗方甚多,而这幅《墨猫》是他少有的精品。这位年愈花甲的老者,就是全国文物鉴定界有“南乔北李”之称的乔德光先生(“北李”指北京文物总店文物鉴定专家李心田)。
乔德光(1917~2008),新都人,十八岁在成都宝粹昌古玩店当学徒,二十岁当古玩店经理,1962年进入四川省文物商店。后任四川省文物总店顾问、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常务顾问,被书画界、收藏界誉为“西南神眼”。
内江是书画之乡,又是成渝交通要冲,来往名人政要众多,沉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留下了大量墨宝,自然成为省文物商店和乔德光关注的货源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文化名人、一流书画家云集成渝,纷纷在内江举办画展。据内江著名画家梅晓初、任世俊记述,当时举办各种画展近百次。据此,四川省文物商店在1975年到1983年间把内江作为重点收购城市,先后购得张大千、张善孖、林森、于右任、黄宾虹、徐悲鸿、陈子庄等数十位名人上千幅书画作品,以及明清时代名人的书画和一批文物杂件。1979年,省文物商店在内江设立收购门市,所收购的书画作品均由乔德光掌眼把脉,从未收到赝品。当时,张大千的花卉条幅才20元/幅,于右任的书法仅8元/幅,价值连城的“徐悲鸿画张大千”就是这段时间在内江购得的。
乔德光鉴定文物,靠的是惊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979年的一天,一位李姓重庆客商来到四川省文物商店内江收购站西门桥门市部,拿出一颗全色翠绿的干珠(朝珠中最大的珠子),要价500元(合一个大学毕业生一年的工资)。当时笔者也在场观看,经三个收购员——验货,都称是好货,价格也适中,倾向于收购。经乔德光把脉定夺时,他拿起珠子迎着阳光检查,在明亮的光线透射下,他在翠珠中发现了细小的气泡,遂定性为料珠,不予收购,从而避免了国家的损失。
1980年盛夏一天上午,笔者到省文物商店收购室请教乔德光有关砚台一事,这时,一位收画的洪老先生找到乔德光,从圆领汗衫中抽出一副发黄的纸质对联,向乔德光请教是否是徐悲鸿的真迹。笔者记得,这副对联的上款是徐悲鸿写给一位姓蒋的先生的,洪老先生问值不值200元?乔德光大吃一惊,当即回答是真迹,值得200元。并质问来者:“这是我们店里入库收藏的东西,怎么会到了你的手里呢?” 乔德光不顾得罪来者,当即扣下这副对联。原来,这副对联是省文物商店一位工作人员偷出去卖的,虽然货号被抠掉了,但乔德光一眼就认了出来。
2008年3月10日,一生鉴定过无数奇珍异宝的乔德光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神眼”,享年91岁。
新闻推荐
(实习生杨彩红)昨日是我国传统七夕节,内江市花卉市场异常火爆。在市中区沱江剧院斜对面,不少鲜花店老板将鲜花摆在大街的停车位、人行道上招揽顾客,可苦了不少司机,“今天这一段路太拥堵了,而要想在...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