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一些人流集中的路段,一些商贩以街为市,便形成了“马路市场”。
家住东兴区兴盛路的陈大妈,每天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在小区附近一个“马路市场”买到蔬菜和水果,既方便又快捷。
在市中区沱中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司机杨泽斌却很气愤——“马路市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直接影响救护车的通行。
“马路市场”方便了少数有需求的市民,却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
如何让“马路市场”走向规范?连日来,笔者进行了走访——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陈倩 文/图
8月5日,东兴区兴盛路锦绣花园小区外,卖菜吆喝声、水果叫卖声汇成一片,俨然一个“热闹”的“集贸市场”。
“这里有个‘小市场\’,买菜真方便。”陈大妈家就住在东兴区人民医院对面,附近没有菜市场,买菜通常要走很远的路,而兴盛路的“马路市场”正好方便她和附近的居民。
当天晚上,笔者在市中区北街、中央路等路段的小巷子里看到,各种小摊构成了热热闹闹的“马路市场”,虽然给市民带来了一些方便,然而,这些“马路市场”一直饱受诟病——
8月5日上午,陈大妈买菜所在的“马路市场”,“早市”刚散完,路面一片狼藉,马路上到处是菜叶,而卖鱼的地方还留着杀鱼时留下的鱼鳞和血水。
“一大早就在小区门口吵个不停,卖了菜的垃圾丢得到处都是,车子过往不断按喇叭……”“马路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附近居民和商家意见纷纷。
笔者在多个“马路市场”看到,多数商家收摊后,地上都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同时由于这些“市场”主要集中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影响了周边的交通秩序。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马路市场”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内江市部分路段缺乏农贸市场,加之老百姓又有需求,便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
为了规范“马路市场”,内江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市中区曾尝试引导摊贩将摊点摆放在指定区域,如文英街等路段,但收效甚微。该区一名执法人员告诉笔者:“市中区面临的难题,主要是街道狭窄,而一些街道较宽的道路,因为人气原因,商贩不愿意‘搬迁\’。”
多名城管执法人员告诉笔者,多数摊贩都是低收入人群,摆摊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完全取缔并不现实。因此,在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情况下,城管部门在城区划定了临时摊区,并规定了出摊时间、出摊要求,与坐商一样履行“门前五包”(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立面、包文明)。
东兴区城管局副局长席兴捷告诉笔者,仅东兴区就有106个临时摊区。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他们针对临时摊区进行了“挂牌”和相应规范,但真正履行的人并不多。
在席兴捷看来,要想引导马路市场走向规范,城管部门除了采取疏堵结合、引摊入市的方法,主要靠商贩自觉遵守规定。
“现在我们内江在建设‘内江新城\’,在规划设计时,要更多考虑市民的想法,方便市民生活,要合理布局农贸市场。”采访时,不少市民表示,有关部门在加大规范和取缔影响交通和城市形象的“马路市场”力度的同时,对农贸市场要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新闻推荐
(记者李仁胜)中国商业地产巨舰——万达集团项目落地内江的消息,引起内江各界的高度关注。万达广场是什么样的商业形态,她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8月2日,在内江万达广场奠基典礼举行前夕...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