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仁胜
实习生 张小丽 文/图
2月7日,市委顺应人民群众呼声,召开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专题会,作出了“把治理拥堵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打响城市交通治堵工程三年攻坚战”的决定。
昨日,本报对内江城区交通拥堵现象作了全面调查。
那么,内江为何这般拥堵?2月8日,记者走访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探寻内江城区交通拥堵原因——
一问
内江到底有好多车?
提起对内江城区交通的最直观印象,很多人都会回答“车多”二字。那么,内江到底有好多车?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李定提供了一组数据:
2009年,内江市机动车总量为225784辆;2013年,这一数据变成了382330辆,几乎翻了一番。“5年前全市汽车总量只有5万多辆,而2013年则有近12万辆,平均每年增长19%,相当于每个工作日内江会新增近百辆汽车,内江已经步入机动车快速增长期。”李定说。
目前,内江城区人口已超50万,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道路长度170公里,道路面积333.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6.69平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8.8平方米的平均水平,道路交通容量明显不足。
车多地小,自然人车抢道。
同时,老城区主要路口均为平交路口,如老入城线新上城路口和西林大桥北桥头,缺乏立交设施,通行效率低。
二问
为何上下班高峰期全城皆堵?
据相关部门调查,目前,城区交通主要存在九大堵点,即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桐梓坝大桥南至新上城、街心花园至文英街口、西林大桥南桥头、西林大桥北桥头、环城路临江小区路口、环城路和平街口、牌楼坝转盘至沱桥西桥头、沱桥东桥头等。
“这些堵点都是内江城区交通要道的关键部位,类似于人体的骨关节,如果每一个堵点没疏通,就会引发其他交通干道连锁反应,因此容易造成全城皆堵。”市交警支队相关人士介绍。
而与内江交通需求迅猛增长所对应的,则是道路资源发展的严重滞后。尽管内江还没有出现“路修到哪里,车就堵到哪里”的局面,但是大量车辆在一个区域内“打转转”的现象依旧严重,影响了内江交通秩序。
以三座跨江大桥为例,“过河难”已经成为许多驾驶员对内江交通的直观印象。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调查,全国跨江交通量占中心城区总出行量的18.6%,占跨区交通量的42.5%。
目前,内江城区仅有四座跨江大桥:沱桥、西林大桥、桐梓坝大桥和新坝大桥。其中,承担城区主要跨江交通流量的三座大桥中,沱桥和西林大桥桥面较窄,桥头无立交设施;桐梓坝大桥虽桥面较宽,且桥头有立交设施,但由于车流量太大,新上城路段缺乏立交设施,无法及时疏散车流。
因此,跨江大桥这条主要“经脉”不通,全城的交通血液自然出现“梗阻”。
三问
为何车辆进城容易出城难?
“要进城还比较容易,但是一遇到高峰期,要想挤出去,就难了。”出租车司机黄运成感叹道。所以,很多时候,乘客在路边打的时会遇到这种场景——
出租车司机:去哪里?
乘客:街心花园(中央路/文英街/北街……)
出租车司机:去不了,堵死了(我要去加气,不顺路/换班时间到了……)
为什么有的出租车在上下班高峰期只愿意在城边“打转转”,不愿意去城中心打拥挤,关键还在于一个“怕”字。
“目前市中区路网结构缺陷明显,可达性差。”市住建局相关人员表示,由于规划上的不足,使得老城区城市干道之间连接少,路网结构缺陷明显,城市交通分布不均,也是致堵的另一个原因。如在老城区南北走向主干道上,交通路、滨江东路之间东西走向干道连接少,仅有次干道文英街连接。交通路以西的老城区缺乏南北走向主干道,仅有新华路、上南街、和平街这几条支路承担南北走向交通流,并且道路等级偏低。
最为严重的是,在“四方块”约3.3平方公里的区域,人流、车流高度集中,10%的城市用地上聚集了约30%的城市交通流量,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堵不可避免。
此外,成渝铁路、内昆铁路穿越城区,将城区分割成几部分,使铁路桥下成为交通“瓶颈”。铁路桥下道路变窄,使得道路通行能力降低,比如美食宫成渝铁路桥下仅有10.5米宽,这使得桐梓坝大桥路口和新上城路口拥堵明显。
四问
为何停车难?
在城区找个停车位,要开8条街!这是2月8日下午记者驾车遭遇的尴尬。更有开车到目的地后,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被迫开到很远,然后坐出租车返回的现象。
“抢车位”,城区天天在上演!
为何城区停车这么难?滞后的停车资源是主因。
据统计,目前内江城区共有5万辆汽车,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未包含公共建筑停车场、路内占道停车场泊位)约200个,平均每百辆汽车停车泊位数为0.4个。
按国家“畅通工程”关于公共停车泊位每百辆汽车15~20个泊位的标准,至少需要7500~10000个公共停车泊位。与标准相比,内江汽车泊位数差距很大。
此外,城区没有专门的货车停车场,市中区货车临时停放于蓝剑大道和河坝街一线,东兴区货车停放于红牌路一线,车辆停靠困难且对周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
记者还观察到,由于城区许多停车位都规划在街面上,原本就拥堵的车道变得更加狭窄。
五问
为何交通秩序乱?
“城市变大了,市民素质却没有跟上。”春节回乡探亲的白领邱芸女士这样评价道。她在内江高客站下车后,从斑马线走向对面,却被两辆按着喇叭呼啸而至的摩托车吓退了脚步。
据记者观察,在城区各交通节点,行人随意穿越隔离带、闯红灯,私家车、小货车、电瓶车等社会车辆占用车行道停车挤占道路资源,甚至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驶入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路口随意拐弯、逆行等现象比比皆是。
李定分析说,一方面,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相对滞后的道路设施和管理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也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的另一个因素。
数据表明,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内江市城区19条主、次干道共设标志牌458块,平均每公里10.17块;标线60.50公里,标线施划率为82.50%;灯控路口32个,灯控率为75%;信号灯协调控制率为21.8%;交通诱导设施设置率为0。
在全省“畅通工程”检查评比中,内江在“交通管理设施”这一大项上的评价水平为三等,在全省处于落后的位置。
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善,导致交通行为不规范,也间接导致交通效率低下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此外,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不强,也是出现交通秩序混乱的另一个因素。据调查,在信号灯控路口,内江的行人守法率为42.6%,非机动车守法率为65.7%,机动车守法率为85.2%。
“2013年10月15日,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正式运行后,每天有53个高清摄像头盯着城区各路口,很多司机守法多了,闯红灯、压线行驶、逆向行驶等现象大幅减少。但顺畅的交通秩序,还需要众多司机和市民朋友共同来维护。”李定说。
记者手记:
不怕有问题,就怕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值得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对城区交通拥堵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找到病根,才能开出好药方。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打好“三年攻坚战”中能有所作为,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让市民出行真正安全顺畅。
新闻推荐
(实习生邓明威)2月11日,笔者从内江火车站获悉,最近两天,铁路客流量稍有回落。该站每日发送旅客量从最高峰时期的6000多人下降至5000人左右。内江火车站预计,元宵节后,返程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等...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