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某中学高中生陈某在校成绩不错,却因口角纠纷将同学打成重伤,事后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而精神消沉,对高考毫无信心,甚至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勇气。
东兴区检察院检察官在了解到陈某的情况后,立即与家长、老师、同学共同制定了针对性地帮教计划。一方面主动与班主任老师、同学沟通协调,通过调寝室、换座位等办法,鼓励带动陈某走出犯罪的阴影。另一方面督促其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在心理上多进行疏导。在做好帮教的前期工作后,检察院依法对陈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让他重返校园继续学习。陈某重返校园后,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某大学录取。
改变陈某命运的,正是东兴区检察院为挽救失足少年而建立的“4+1”帮教机制:对酌定不起诉的未成年在校学生,由检察机关牵头,分别确定一名检察官、一名亲属、一名老师、一名同学,根据涉案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其实施帮助、教育、管理和跟踪考察,促使其悔过自新、完成学业、回归社会和避免再次犯罪。
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负责人毛燕霞介绍说,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市检察院建立了“4+1”帮教机制,并在全市检察机关查办未成年刑事案件中广泛运用。事实证明,“4+1”帮教机制帮助了一批“迷途”未成年人改过自新,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东兴区人民检察院为例,截至目前,共对10名未成年人采取了“4+1”的帮教措施。10人中,有3人进入大学学习,其余7人均完成高中学业,无一人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为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市检察院全方位搭建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平台,成立了全国首家“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教育基地”和全省首家“预防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教育基地”,落实社区矫正措施,吸收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帮助青少年在押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使预防重新犯罪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同时,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法制宣传活动,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火墙”。
据统计,目前,内江市看守所关押未成年人数由70余人降低到10余人,并且尚未发现一例涉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案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征无论你身在何地,只要打开内江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就能够很快查询到办理事项需要提交审核的资料,在线提交通过审批后,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系统中...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