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文/图
8月18日一大早,东兴区平安路168号的居民下楼发现,他们出入的楼梯间多了一封倡议书。
“现在签约的户数很不理想,如果达不到90%的规定,我楼的‘棚改\’将被停止……房子拆不成,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这一百多户业主,破房子依旧,望大家想想,尽快签约吧……”倡议书落款是“已签约的部分业主”。
原来,这封倡议书是支持“棚改”且已签订“模拟征收”协议的居民写给未签约居民的。
为什么居民会主动写这封倡议书呢?
东兴区平安路168号片区是内江市列入拟改造的棚户区之一。8月12日,该小区的房屋“模拟征收”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模拟征收”实际上是把征收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被征收人,实行“人性化”征收。只有“模拟征收”签约率达到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90%以上,这里才正式启动“棚改”。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个星期过去了,这里的“模拟征收”协议签订户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已经签约的居民开始担心:万一达不到签约比例,就无法启动“棚改”,他们的“棚改梦”就碎了——
“我们家雨棚上经常都有楼上落下的砖灰,一堆一堆的,吓人得很,哪天楼上的墙垮了,打倒人不得了……”居民老唐讲起居住环境就摇头叹息,“拆了危房,换个新房,大家都好!”
“好多户人家的外墙都出现了裂缝,住得提心吊胆的……”和老唐一样,受访居民告诉记者,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尽快“棚改”,早日换上一个安全舒适的新居。
早在几年前,东兴区平安路168号片区楼房还被列为“危房”。 为此,这里的居民多次信访,希望能够拆除危房并重建。前不久,为顺应民意、改善民生,内江市把这里列入棚户区改造的片区之一,并在前期完成了摸底调查登记的情况下正式启动“模拟征收”工作,居住在这里的市民由此看到了希望。
为何当初希望“棚改”,可在“棚改”马上就要实现的时候,居民却不肯签约了呢?
“说到底,还是人的私心在作怪,希望补偿越多越好……”一名受访居民一针见血指出:“要说私心,人人肯定都有,但也要看在啥子情况下。这次‘棚改\’政策已算不错,何必还去计较呢?”
为促成这次“棚改”,一些热心居民自发地做起了不理解、不支持居民的思想工作,以免错过难得的“棚改”机会。
在这份倡议书中,已签约居民大声呼吁:“这次‘棚改\’ 政策很好了,大面积(大户型)拿钱能拿5000多元一平方,小的也能拿近6000元一平方……不可能少数人要求赔多少就多少,政府不会改变政策的……尽快签约吧,否则我们大家的希望就将付之东流……”
房乃安居之所。
这封倡议书的背后,反映的是居民希望通过“棚改”改变生活环境的真实心声!
新闻推荐
(刘峰记者蒋小琴)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企业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今年以来,市中区通过多项措施,着力化解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