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雨君文 /图
群众
心声
东兴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依托网络问政和区、镇(乡)、村三级问政,政务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民情意见箱、民情热线等平台,深入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问卷等形式,采取“面对面+背靠背”、“个别听+集体谈”、“走进群众听+组织群众评”等方式,深入听取意见建议。
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反映民生、民情方面的意见建议953条。收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3条次, “四风”存在的突出问题219条。据统计,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住在水库旁的居民反映,多数水库存在肥水养鱼的现象,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统一进行治理,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加大城乡水质检测工作,提供科学的检测结果,解决全区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居民健康饮水。
◆加大囤水田、山平塘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大修缮石河堰、渠系力度。
◆加大违章搭建整治,特别是东兴城区清心园小区楼顶违规建筑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安全和城市美观。
◆加大偏远农村公路建设,完善相关交通设施,尽快打通断头路,方便村民出行。
◆村两委班子高素质、高层次的科技型人才缺乏,部分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不能很好地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致富带富能力有待加强。
◆农村文化活动较少,通村广播不响,无法及时通过广播掌握了解时事和政策。
◆农村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资金、技术受到制约,希望政府能在养殖补贴、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加大城区主要街道的撑杆搭棚、违章占道经营及乱搭乱建现象整治,特别是锦绣三期临时摊区、大千路、大千路北延线、汉安大道、西林桥头至月儿湾一线、兴隆路中段、星桥街中段及凤窝街和江家街、眺洲路口的各类违章占道经营按照分段治理、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集中治理和规范。
落实
整改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东兴区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绝不手软,严格对照检查材料要件、内容、质量“三关”,做到“亮底细”、“号准脉”、“找病灶”、“下猛药”。
开设“五大课堂”
依托区委党校、内江师院、内江职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办“社区夜校”。组建12个宣讲团,深入教育、卫生等行业及各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利用流动党员QQ群、飞信、超级信使、微博、博客等平台,开展“寄一封书信、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道一声祝福”活动。利用全区428个村级远程教育站点,采取“分散+集中”学习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经济主战场、民生第一线、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实地体验,选派65名党员干部到成渝客专、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一线挂职。
“四听”广开言路
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的意见建议。以“走基层”、“社区一日行”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深入300个基层单位开展“四定”走访,倾听基层群众呼声。深入联系点、联系帮扶对子家中,采取个别走访、主动预约、拉家常等方式,认真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怨所需。通过设置民情意见箱、开通网络问政平台、发放民主评议表等“背靠背”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大胆发声,特别是针对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步联动”服务群众
组成82个调研走访工作组,深入300余个基层单位、生产工作一线及群众家中,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整理归纳群众意见建议953条。建立民情收集点800余个,制发干群连心卡20余万张,发放“结对卡”2913张。签订干群结对帮扶协议2913份,各级党员干部筹措资金200余万元,解决民生难题75件。
创新“六大载体”
“机关党员社区服务一日行”活动开启机关服务新模式;“一点两队三服务”活动开辟农村服务新路径;“党徽耀楼宇·服务百姓家”系列活动盘活社区服务新资源;“换位体验”活动指明服务新方向;“红色师傅带蓝色徒弟”活动搭起“两新”组织服务新平台;“德育实践周”活动探寻教育发展新机制。
社会
评价
努力改变工作作风,积极关注民生,从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做起,把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奋斗目标。东兴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东兴街道枣子社区居民李德秀:
东兴城区以前违章占道经营及乱搭乱建现象特别严重,但政府花了大力气整治,每天早六点至晚十一点,都看到很多城管工作人员在街道上进行强化管理,现在东兴城区街道环境干净又宽敞,非常舒适。
人和公司财务总监李桂英:
“宗旨意识更强了,对我们的帮扶力度更大、更到位了。区政府领导经常到公司来,关心公司困难与需求,帮助协调、解决公司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随机走访,实实在在地了解公司存在的客观问题,没有一点形式主义。
田家镇火花村党员周大元:
以前火花村到田家镇车次较少,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现在到田家以及桂花水库到内江的客运班车都调整了班次,还在学生上学和下学乘车高峰时段增加了班次,现在大家出行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因赶不上客车而乘坐两轮和三轮车的风险了。
记者
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东兴区委高度重视,结合东兴区实际,积极深入一线了解民情,着力解决“四风”问题、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走一线丈量民情改作风温暖民心
平整通畅的道路,成片的大棚蔬菜、名优药材、特色水产等布局科学,超市、幼儿园、老年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让新农村综合体媲美城里人居住环境,这是记者走进东兴区田家镇的感受。田家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走“寻常路”,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镇特点,量身定制了活动方案,取得了突出效果。
■组建两支队伍帮扶困难群众
采取“一帮一”、“N帮一”“一帮N”、“N帮N”方式,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困难家庭”活动。推行“一点两队三服务”工作模式,普遍设立民情收集点,组建民情收集和志愿者服务两支队伍,为广大群众提供主题式服务、点题式服务和常态式服务。党员干部分别与联系户签订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卡”,让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结成“亲戚”,让百姓享受与“城里人”一样便捷、有效的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幸福新村
在都堂、火花、正子三个村实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配套建设超市、村史馆、幼儿园、老年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休闲中心、健身中心、接待中心以及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馆等,配套完善内外道路、集中供水供气、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邮政网点、餐馆、旅店等商业设施,并把历史文化纳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标志性建筑——范长江纪念馆、范长江新闻林、范长江新闻大课堂,辐射带动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规划修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先后实施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人口聚居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新型农村格局。
■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采取“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园区农户,引领农户与园区内企业共同致富。采取集约式经营方式,集中流转土地8000余亩,引进农业企业业主(合作社)18个,解决1000余个就业岗位,形成大棚蔬菜、苗木繁育、名优药材、特色水产、观光农业为支撑的五大特色产业带。
重点打造红碑、三元、火花、都堂、狮子、红坝、正子等7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碧云寺、双桥、四方、花园4个村的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和翻身、天堂、尹井、狮沟、正觉5个村的蚕桑基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争创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如“紫皮大蒜”品牌,辐射周边乡镇达10000亩以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修建超市与便利店,引导失地农民从事服务业。
解决居民小事建设幸福社区
“谢谢社区干部的开导和帮助,让我和孩子们的误会消除了……”8月1日,东兴区东兴街道凤凰社区70多岁的王金蓉对社区的调解非常满意。
凤凰社区书记王俊华介绍,8月1日前几天,王金蓉老太太到社区说儿女们都不在身边,她都两天没吃饭了,饿得浑身无力。社区干部马上去帮老人买来食物,等老人吃饱后,详细了解情况,并立即电话通知老人的四个儿女,约好8月1日到社区调解。经过了解,发现主要是老人和儿女之间出现了误会,经过耐心地开导,老人的四个儿女都消除了心结,并对社区安排赡养老人的方法很满意。
“家庭调解只是我们社区解决的居民矛盾的一个部分,作为社区干部,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帮助处理居民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王俊华说。
据介绍,凤凰小区居民主要是由失地农民和破产企业职工组成,如何提高居民素质,一直是社区干部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社区干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不仅在社区建书屋,有针对性地摆放文学、科技、技术等书籍,还在社区内建文化墙,将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公共观念等内容通过直观、有趣的图文进行讲解,让居民易懂又有兴趣。
“绿化带有垃圾,社区干部就带人清理,还重新补种树苗,我们社区每幢楼的化粪池都是社区干部出面进行清理,不管家里还邻居之间有什么矛盾,都去找社区干部,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社区居民陈友英说。
“社区干部知道我身体有残疾,行动不方便,不仅经常来看我帮助我,我生活困难时,还伸出援手,送钱送物。”70多岁的老党员雷爵华说。
走进凤凰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物品摆放,在健康器材上欢快锻炼身体的居民,一个和谐美丽的小区让人心情愉悦。
“解决好居民的每一件小事,建设一个幸福美丽小区,就是我们社区干部的大事,这是我们社区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要求。”王俊华说。
“群众故事会”
凝聚正能量
“真实的故事最精彩,身边的故事最动人!”5月28日,东兴区组织的首场“群众故事会”正式开讲,来自东兴区的8名普通群众先后走上舞台成为“主角”,200多名县级领导和乡镇机关干部则在台下当起了“观众”。两个多月来,“群众故事会”深入东兴人心中,影响着广大群众,为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普通人说身边事,传递正能量。在众多东兴人平凡故事中,层层推荐推选,筛选出《最美家庭孝儿媳,瘫痪公公的“专职护士”》、《做城市美容师,我无怨无悔》等8个感人故事,作为群众故事会宣讲内容。
小故事话大主题,激发正能量。群众宣讲员深入乡镇(街道)、行业系统,讲述自己或他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感受、体会,反映东兴人奋发图强、创新务实、恪尽职守等优秀品质,展现东兴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等精神风貌。
群众故事群众讲,凝聚正能量。来自基层一线的8名普通群众,用质朴的语言、平凡的事迹、朴素的情感,用东兴人最真实的声音,表达东兴人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东兴人的优秀品质,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幸福美丽东兴再添正能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邹英实习生胡满意8月12日上午,记者在东兴区和平广场附近上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到市中区街心花园办事。出租车行驶到大佛寺路段时,一名中年男子招乘。这时,驾驶员问记者:“可...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