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周瑶慧 文/图
日常生活开销大
前一阵子,租住在玉溪路的刘晓琴因为忍受不了高层租房的闷热,毅然决定另找新家。“新租房房租要贵点儿,但要凉快好多。”
一搬到新家,刘晓琴就去买了一个80元的电风扇,还在二手货市场挑了个800元的二手冰箱,“夏天买的菜、水果,雪糕,都需要冰箱保存,冰箱是家电‘刚需\’。”这么一“折腾”,刘晓琴的钱包就“瘪”了不少。
“这个夏天实在太热,空调、电风扇使用频繁,电费开销不小。”七月份之前,刘晓琴平均每月的电费只有30元左右,但这个月电费明显增多,“我七月中旬才去充了100块电费,现在还剩30元。”
家住临江小区的廖女士称,七月份,她家的水电费开支是平时的两倍多,“太热了,天天都要开空调,家人洗澡洗衣服的次数也更频繁,水电费直线上涨。”
夏天,水果、雪糕等成为很多家庭的开支“重头戏”。市民王娟称,天气热起来,家人都爱吃水果。“市场上除了西瓜一两块钱一斤,其余水果大部分单价都在5元以上,这笔开支不可细算。”王娟说,雪糕、酸奶等也必不可少,光是雪糕,她一次批发20个,花费40元左右,一周就能吃完。“总之,这个夏天的生活费猛增,我和老公这两个月的工资都别想存银行了。”
防暑药品不可少
天气炎热,对于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来说,防暑药品必不可少。负责清扫汉安大道路段的环卫工人张炎春(音)说,“天气太热了,除了部门发的防暑药品外,我自己还买了板蓝根、玄麦甘桔冲剂来冲水喝。”张炎春说,她每天上午、下午出门,都会放两块板蓝根在杯子里泡水。“一包板蓝根12小块,一天就得用4块,3天就喝完一包。对我而言,一个月买防暑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炎春说,“除了我自己买的,我女儿每个月还会给我买清热解暑的冲剂、十滴水之类的药品。”
不仅户外作业人员需要防暑降温药品,普通市民用于防暑降温方面的开支也不小。家住市中区江华街的张女士买了荷叶、金钱草等具有清热消暑功能的草药自己晾晒,“我买了好几种,每一种四五块钱一斤,晒干煎水喝。”除此之外,张女士还买了清凉油、藿香正气液、金银花露等消暑药品。“这一个月,光是买消暑药,我就花了两百多块。”
防晒、游泳很“烧钱”
“夏天紫外线强烈,防晒霜是必需的护肤品。”在城区某公司上班的张浩燕说,这个夏天光是防晒霜就已经买了3瓶,“除此之外,还要买晒后修复霜、补水面膜,整个夏天花在防晒化妆品上的钱,估计得好几百元。”
“这个天出门,遮阳伞(太阳帽)、墨镜是‘基础装备\’,这笔开销少不了。”刚参加工作的王丽丽说,她第一个月的工资,买夏日“装备”就花了将近一半。
游泳是不少市民消夏的方式,这方面的开支也不可小看。家住江城花园的谢女士告诉笔者,天气一热,孩子几乎天天要到游泳池去泡着,家长也得去陪着。“一张游泳票二三十元,一个月下来就是几大百。”而游泳所需的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谢女士算了一笔账:老公的泳装50元,孩子的泳装100元,游泳眼镜60元,游泳圈50元,这一笔开支又是两百多元。对此,谢女士自嘲说,她理解的“苦夏”,就是夏天“苦”了钱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邹英在内江张大千美术馆的一个展厅内,一件长12.5米、宽2.45米的写意画必将让参观者眼前一亮。这件作品名叫《和乐图》,作者是台湾知名画家简瑞震。“我爱莲。莲,叶不沾水...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