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公报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群众的热议和思考:只有一个孩子的年轻夫妻是否准备再生一个孩子?生育“小宝”会不会对“大宝”造成影响……一系列问题,成为近日不少市民的热点话题——
◇本报实习生 兰小婷 文/图
走访:
政策“落地”后着手生育二孩
昨日,在笔者采访的20位带小孩的市民中,有4位市民表示,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个孩子已经足够了;有2位市民表示,需要待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后再考虑;有14位市民则十分赞成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其中,有不少年轻的妈妈、爸爸准备待政策正式实施后,就着手生育二孩。
“一个孩子,她以后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家住市中区民族路的王晴对笔者说,29岁的她现在有一个正在念幼儿园的女儿。她说,现在政策允许了,再生一个,既能给女儿作伴,也能让女儿以后的压力小些,还能让一个家庭多些欢乐,一举多得。
刘洪秀是一位年轻的90后妈妈,她和老公结婚后育有一个女儿,现在已经3岁了。刘洪秀说,现在女儿才3岁,还很小,需要人照顾,待女儿大些了,就准备再生一个。“给她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做个伴,也让我们的爱情能有两个生命在延续。”刘洪秀一脸甜蜜地告诉笔者。
“政策允许一对夫妇能生养两个孩子,这非常的人性化,顺民意。”说起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家住市中区民族路398号的陈敏忍不住称赞。陈女士告诉笔者,作为一个70后,当时她由于政策不支持,加上经济压力,只生了一个女儿,这让她觉得很遗憾。陈女士说,由于只有一个女儿,家里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宠爱她的同时,也让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加上身边没有亲近的同龄人去陪伴和分担,所以令孩子常常觉得很孤单,脾气也越来越暴躁。“遗憾自己没有赶上好时机。”陈女士笑着说,现在女儿已经19岁了,她也不可能再生一个,只希望女儿以后结婚能生两个,弥补自己的遗憾。
采访中,不少的老人也赞成子女多生一个。家住东兴区西林盛景的杨莉告诉笔者:“我鼓励我儿子和媳妇多生一个,两个孩子成长中能互相做伴,以后的压力也没那么大,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更加懂得谦让。”
看法:
从长远看,养两个孩子有好处
市民王伦觉得,虽然现在带一个孩子的经济压力很大,也很费精力。“我和我丈夫两个人都要上班,没人照顾孩子。”王女士说,不过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能更加完善了,也会想再要个孩子,毕竟有亲生兄妹、兄弟陪伴的成长过程,是无可代替的。
“虽然现在来看,一对夫妻抚养两个小孩的经济压力会很大,不过对孩子来说,长大后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家住渝江路的周群说,独生子女养老的压力太大了。当父母老了,不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可以轮流照顾老人,不用肩负一对夫妻需赡养四位老人的重担。
建议:
有了“小宝”,不要忽略“大宝”
家有两个宝贝,收获的幸福和甜蜜是双份的,当然,付出的精力和辛苦也要加倍。不过,让爸爸妈妈烦恼的是,有了小宝宝,身为哥哥或姐姐的大宝宝反而变得不听话了。“这是因为大孩子觉得小宝宝夺走了父母的宠爱,所以变得不听话,甚至讨厌小宝宝的到来。”内江师范学院从事心理学教育的罗利老师告诉笔者,由于独生子女的孤单,许多孩子在最初有弟弟妹妹时会表现得挺开心。然而一段时间后,当这些孩子发现,弟弟妹妹出生后,会将父母原本对自己的那份关爱分享甚至霸占,之后便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
罗老师说,在准备怀孕前,爸爸妈妈应该把准备添一个家庭成员的计划告诉大孩子,让大孩子有心理准备。在妈妈怀孕时,可以让大孩子摸摸妈妈的肚子、与肚子里的小宝宝轻声说话,让他(她)参与到小宝宝孕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成为哥哥或姐姐的自豪感,建立起与小宝宝的早期亲情关系。小宝宝出生后,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在关注小宝宝的同时,也要记得多关注大孩子,让他(她)觉得小宝宝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家人对自己的爱。
罗老师建议,有了“小宝”后,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不宜采用比较的方式教育,如不要使用“你不听话,我就只要小宝宝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亲朋好友也不要对大孩子灌输父母只爱小宝宝,不爱他(她)的思想。“其实,不管是否生二孩,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要教这个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罗老师说。
网友“艾伦”觉得,当一对夫妻准备生育二孩时,除了需要一些物质上的准备外,还需要准父母们多扩充一些育儿知识,学会去平衡家里一大一小两个宝贝,不能厚此薄彼。
新闻推荐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市规委会主任委员会召开2015年第十次会议
(记者田映丽)11月3日,市规委会主任委员会召开2015年第十次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晓春主持,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勇出席。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内江市第四小学校总体规划及一期新建教...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