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嘉宾
胡建强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图书馆馆长
喻海燕 省政协委员、绵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邓国军 省人大代表、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院长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良娟
“我去看我们当地的农家书屋,书都是旧的,上面一层土。要让老百姓真正看到喜欢的书,需要不断补充新书,定员、定编、定经费。”1月24日,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喻海燕委员为基层百姓的读书问题提出呼吁。
同处一组的胡建强委员也在关注全民阅读,他提出推广数字阅读建设,更适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读书问题。
推广数字阅读,“移动图书馆”开到家门口
记者: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58.1%,已经超过了传统阅读。在这种大背景下,公共资源是不是应该向数字阅读倾斜?
喻海燕:手机阅读和纸质阅读谁也不能取代谁。尽管现在手机阅读越来越流行,但读者还有另一种需求,就是通过阅读社交。大家走进图书馆或者农家书屋,聚在一起读书,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两者一个也不能少。
胡建强:数字阅读的实际成本要远低于纸质图书,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纸质书刊价格一再上涨,在省内适时推广数字阅读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全民阅读和阅读推广不能仅依托传统手段,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可并行成为“双核”。
成都市从2014年开始的“移动图书馆”建设工作,读者可以通过包括手机APP和“电子书借阅机”等实时下载电子书刊。安装一台电子借阅机只需要3万元,后期维护成本每年5000元。电子书借阅机还可以摆放在街头巷尾和人群集聚地,成为“家门口的数字图书馆”。在没有大体量实体图书馆的地区,推广数字阅读更是花小钱办大事情。省内经济条件薄弱或者偏远地区还可采取适当投入结合省上扶持的办法,发挥数字阅读覆盖面广,易于打开的优势。
邓国军:对于不去图书馆的人而言,无论是它的纸质图书还是数字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数字阅读的硬件还是集中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也同样会面临着使用的有效性问题,所以阅读服务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便民和使用率。我认为应该采取开发软件、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开展数字阅读的推广。
避免重复建设,数字阅读推广应整合资源
记者:在全省各地,数字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广电网络等平台都在开展数字资源的建设。这会不会造成资源重复建设?
邓国军:如果各自为政,各自发明一套系统,肯定是会造成资源浪费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
胡建强:省内提供数字阅读资源的机构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包括各大通信运营商、广电网络、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但这些平台相互关联度不高,提供的资源种类并不全面。而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多年来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较严重。
针对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应该整体规划,避免数字阅读出现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还是应该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相关单位,协调这些机构平台,共享彼此的用户数据及阅读资源。
新闻推荐
为保鲜,随身携带“小冰柜”“最近简直忙不过来啊,天天都要在菜市场逛几圈……”2月2日,当记者拨通远在河南信阳的付阿姨的电话,千里之外传来的是“甜蜜的抱怨”。由于第一次赴成都与90后女儿丹妮一起...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