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小梅文/图
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几乎每一个人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内江市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甘光地也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在《大诞生——中国的宇宙起源说》专著中,探索了宇宙诞生的奥秘。
历时20余年,这本关于宇宙起源说的探索性专著是怎么诞生的呢?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灵感源于一张20年前的报纸
甘光地是一名诗词文化爱好者,他创作的《内江赋》入选《光明日报》百城赋,朗诵诗剧《诗人毛泽东》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文学类作品三等奖。
事实上,除了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外,他还写了《大诞生——中国的宇宙起源说》专著,通过将中国古老的自然哲学与西方现代科学理论相对照的方法,探索宇宙诞生的奥秘。说起这本书的诞生,甘光地从书房拿出一张泛黄的《光明日报》说:“促成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很多,但这张20年前的报纸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在他收藏的那份报纸上,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易学课题组发表了一篇名为《易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千古<河图>与八卦关系的解译》的文章。甘光地读后非常感兴趣,从中受到启发,“对古代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认真弄懂,有新的发现。”
加之长期研究国学,甘光地从《易经》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德经》上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得到了新的启示:研究宇宙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与孙子玩耍时打开新思路
有了这个想法后,甘光地开始不断查阅资料。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的书籍,凡是与三大理论基石有关的资料他都一一收集并作好笔记。
其侄儿甘华田非常支持他的研究,利用在美国读书的机会,专门帮他查阅英文资料。“我要求他把中文和英文版的资料都发给我,这样方便对照。”甘光地告诉记者,他读书时学的英语专业,虽然工作是教语文,但他至今还能掌握简单的英语单词,实在不会的就查字典。
对于这项“烧脑”的研究,甘光地表示累并快乐着。因为善于思考,他有一次拿着一根红面白底的纸条和孙子玩莫比乌斯带,当他无意中把纸条扭转后两头再粘接时猛然醒悟,那就是一种非常链接,这给他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在火车上研读《数学大观》
一开始,甘光地只是与家人交流他的研究内容,待研究成果进一步显现的时候,他才把写好的文稿寄给了李尚志、黄卫东、刘飞、干勇等校友以及曾经的同事詹光适,希望能与他们共同探讨宇宙诞生的系列问题。
去年11月,甘光地到北京开会,当时就想借此机会跟校友李尚志见面并探讨《大诞生——中国宇宙起源说》一书。电话联系后,李尚志告诉他有事要去台湾,没有时间。开完会后,甘光地打电话和李尚志告别,结果李尚志说:“那我今晚就回来,明天10点你来我家。”
对于李尚志的热忱耿直,甘光地很是感动,两人一见面就聊得滔滔不绝。临别之际,李尚志送了自己编的《数学大观》给甘光地,希望对他的研究有所帮助。
“我一上火车就开始认真看这本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甘光地回忆,该书“加减乘除代数魂”给予了他很多启发。当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他忽地一回头,才发现身旁围了几个年轻人。“你好多岁了?”“73岁!”“哇,73岁还在火车上读数学,佩服,我们耍得无聊极了。”这段小插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诞生》靠近了儿时梦
历时20余年,甘光地根据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三大理论基石产生了七个重大发现。他所依据的三大理论基石除了《易经》和《道德经》中关于宇宙起源的论述外,还包括易经本义关于八卦的次序和数学原理。
根据第一个理论基石,他发现宇宙是时间、空间以及万象运动之无限而有限的总和。再结合数理模型层层“剥丝”,于是又产生了其他新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甘光地在《大诞生》中为了阐明或总结自己的理论、观念或发现,首创了一些理论模型和图表。譬如伏羲八卦与元素周期对应表、宇宙本体本源三维非常链接图。这些图表或是他自己绘制、或是请家人朋友帮忙,制作出来相当费力。
“当我读小学时,一次作文课,我就写了一篇题为《我想当一名天文学家》的作文。”甘光地回忆,几十年过去,虽然没有实现儿时梦,但《大诞生》正在逐步靠近那个梦想。
对于《大诞生》,甘光地有诗言:“人言道学最虚玄,谁晓玄虚本自然。无有阴阳生一二,哪来万物证唯观?”这或许就是他研究宇宙起源的观点吧。
新闻推荐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熊子虚)就业创业是内江市大力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内江市浓厚的创业氛围里,全市已有近千名大学生创业成功,同时去年还新增返乡创业企业174个。6月2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方...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