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仁胜
27年前,穷困潦倒的他背井离乡外出打拼;27年间,他尝尽酸甜苦辣终于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实业;27年后,他原本可以在大城市坐享事业之成,但心系家乡百姓的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和村民们历经四年的艰辛之后,当年的选择和之后的努力终于结出成果。这位返乡创业者就是东兴区田家镇碧云寺村村民吴明仲。
事业有成之后,他选择反哺家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全国私营经济活跃,人们纷纷“下海”经商创业的好时期。1989年,20多岁的小伙子吴明仲选择离开家乡,告别农村,到大城市打工。而在这之前,吴明仲是一个彻底的“穷小子”。
“从小家里就出了名的穷,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左邻右舍的帮助和接济下,我才得以长大。”回忆起小时候吃苦的经历以及村民们给予的帮助,吴明仲感慨万千。离开村里的那一刻,他就暗自发誓:如果有一天发展好了,一定回乡好好报答大家。
那一年,吴明仲来到上海,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打工创业之路。在餐厅当过服务员、在工厂做过零工、在街头摆过小地摊……和许多打工者一样,吴明仲走过一些弯路,吃过很多苦。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无纺布环保袋这一行业,才终于找到了让自己稳定下来的事业。
“当年无纺布制作的手提袋还很少,属于新鲜产品,一般家庭也消费不起,整个上海都只有一两家生产。”吴明仲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外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从小作坊干起,慢慢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工厂和公司,并且企业发展得一直都很好,到最后几乎占据了上海市近八成的环保袋生产市场。
在事业越做越大的时候,当年的誓言不断敲打着吴明仲的内心。“是时候回家乡看看了,看能为村里做点啥。”2012年,吴明仲不顾家人的劝说,带着七百多万资金,一心要把钱用在家乡的土地上。
几经挫折磨难,他带领村民奔小康
“吴老板疯了,拿到几百万不知道享受,竟然回来种地。”当听说吴明仲要回家投资农业时,连村里的部分村民都不理解。也有人劝他:“你吃过那么多苦,挣钱也不容易,好不容易开了公司,也算是为村里人争光了,为什么还要回这个穷地方来?”
面对大家的劝说,吴明仲只是笑笑说:“当年大家都接济我,现在我在大城市立足了,村里却还这么穷,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安心享福呢?”
经过多次考察,最终,吴明仲决定承包村里的土地,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美国品种的李子树。“先后出国考察了很多次,也带了美国的专家来村里实地考察,最后专家一致认为,碧云寺村的环境适合种植美国李子树。”
下定决心之后,吴明仲牵头成立了明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价承包了土地64.8公顷,先期计划种植李树31.5公顷。当时土地流转的市场价为年9000元/公顷,而吴明仲主动要求提高土地流转价,实际成交价为每年12000元/公顷。
村民们被吴明仲的诚意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共同努力搞李树种植。
“李子树苗空运到重庆江北机场后,我们连夜组织车辆将其运回村里。第二天,村里70多名村民齐上阵,种树苗,漫山遍野都是干活的人。”回忆起当年栽树苗的火热场面,吴明仲心情激动。
之后的四年时间,是李子树的培育期,吴明仲和村民一起请专家、学技术、搞维护,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照看着李子林。在挂果销售之前,李子林的养护一直都需要不断投入,吴明仲带来的七百万资金很快用完了,资金问题一度成为难题,吴明仲只好天天到处筹钱,上海公司的货款一收到就马上划拨过来买化肥,吴明仲还常跑银行搞贷款。
2015年除夕夜,没吃晚饭的吴明仲把借来的钱连夜支付给工人后,已经是身无分文。工人帮他煮了一碗面,祝他新年快乐。“我是流着泪吃完这碗面的,事业再艰难,我都不曾伤心过,但是村民的关心却一直让我感动,也是我不怕困难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碧云寺村的李树大面积挂果,进入丰收期。一望无垠的李子树上,一颗颗鲜嫩欲滴的李子挂满枝头,村民们终于盼来了丰收季。与此同时,合作社打造的农家乐和生态鱼养殖基地也在源源不断地接待客人。
“预计今年李子产量有25万公斤,明年将达到50万公斤。”吴明仲说,尽管到月底才会大面积成熟,但是已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采摘,这些都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碧云寺村民奔小康有希望了。按照吴明仲的设想,等李子产业发展成熟,合作社有资金之后,他还将在村里斥资修建养老中心,让村里的老人免费住进宽敞舒适的养老院。
从上海市的企业家到碧云寺村的创业者,从“穷小子”到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吴明仲的故事总是让村民津津乐道,他感恩家乡的精神和为民谋福的行为成为村民教育下一代的典范,也成为碧云寺村村民团结努力奔小康的精神力量。
(本版图片由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正华 摄)
新闻推荐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泽学)6月18日下午,看到社区网格员送来大米和食用油,家住市中区龙腾街39号1栋的何国柱,拉着网格员刘雯的手感激地说:“社区为失独家庭考虑得硬是周到,今天又来看望我了。”...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