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娟 记者 梁盛贵 文/图
苏双双,本科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曾受聘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2015年考取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开启了自己的雕塑人生。
因为热爱,走上雕塑之路
近日,记者见到苏双双时,她正在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她告诉记者,之所以从设计专业转向雕塑艺术,是出自对雕塑艺术的喜爱。
苏双双最先涉足的是泥塑造型,尝试过各种泥塑形态练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木雕作品原型,别致的花纹展现出的美感成为她灵感的来源,自此她开始了对木雕作品的揣摩和练习。
谈及雕塑,本不善言谈的她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每一座城市都会给她艺术启发,她会把城市的人文背景当作创作理念,这样作品会更加生动。“城市雕塑更能表达我的内心,贴近大众生活。我之所以喜欢木雕作品,是因为木头本身的花纹就是一种艺术,它所具备的形式美让我更加有灵感,作品的保存也有一定的优势,选择一种自己钟爱的艺术载体,会有更多信心和创意。”
雕刻的艰辛和快乐
谈及追求梦想的过程,苏双双说:“我感谢自己对雕塑的执着。因为有很多时候,内心的创意在表现手法上难以实现,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很压抑。就如那个木雕作品,也许在雕刻过程中刻高了一厘米,可是这小小的差距或许会改变作品整体的感觉,这种苦思冥想的状态有时会让我崩溃。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烦心的时候,我就会练习一下静物素描或者人体速写,转移思路,内心平静下来就会好很多。”
当很多“90后”选择假期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同是“90后”的苏双双却一刀刀地雕刻属于自己的快乐。父母在女儿追梦的道路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父亲在谈及女儿的雕刻时说:“好几次看到孩子雕刻时不小心刻伤手,有一次大拇指还流了很多血,作为父亲,我很心疼,但看到她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内心也很骄傲,所以我一直会鼓励她。”
创作“甜城印象小品”三件套
为了激发创作灵感,苏双双经常到各大高校和周边城市观摩雕刻家的雕塑作品,每次灵感的闪现和迸发都是创作的源泉。
苏双双以内江市独特的“蔗糖”文化为主题,以秉承传统、缅怀先人为设计理念,创作了内江城市雕塑——甜城印象小品三件套:内江蔗糖业鼻祖——曾达一、制糖工匠——扯糖师傅、童趣——吃糖。
“曾达一”的雕塑形象设计以史铭志、以励后人;“童趣”的制作形象憨态可掬,场景盎然有趣、天真无邪,缅怀历史的同时不忘点缀童年记忆的乐趣,作品既展现了甜城文化特色,又贴近生活。
苏双双曾带着她的甜城印象小品三件套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第四届明天当代雕塑奖”等比赛,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比赛中,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前120名,获得入选奖。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苏双双说,今后会致力于雕塑专业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将自己对雕塑的情感传递给更多热爱这门艺术的人,让更多人体会“雕刻刀”带来的快乐。
新闻推荐
◇内江市第七初级中学校刘吕芬语文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低年级)。怎样才能让素质教育进入识字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呢?下面粗浅地谈谈几点看法。一、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