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七初级中学校莫肇萍
阅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要素组成,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印象的主要信息;教学手段是教师有效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师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钻透教材,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编写的,教学中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教师要有步骤地安排一系列读写训练重点。如:低段阅读,要求学生读懂每一句话,在句中理解词,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交给学生读懂句子的方法;中段阅读,要求学生读懂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低段读懂句子的方法,弄清句子的联系,交给学生分层、分段的方法;高段阅读重点是在巩固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教师在扎实搞好本阶段读写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适当地渗透一些下一阶段重点训练项目内容,为今后的训练做好铺垫。如: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时,在狠抓词和句的理解的同时,渗透一点读懂自然段的训练,但教学时不能把高年级的训练要求和方法用于低年级的教学,这就忽略了阶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上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螺旋上升。
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自能读书”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授新课前,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在通读两三遍课文的基础上,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后分段,在授新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反复朗读等形式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课后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为形成技能作铺垫。
三、促进阅读能力的不断转化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课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安排。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处处体现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觉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加强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
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获得真正的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大量材料的涌现,培养学生获取、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当前阅读教学努力追寻的目标。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大量名家名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阶段性的训练项目。如:一周读一本课外书,让其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读、练结合的能力
“读”包括不同的阅读方式。“练”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能力的训练。读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读中有练,练中有读,同时教给他们读练的方法:在第一课时常规性读练,必须做到在通读全文时,边读边批画,再通过反复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进行达标性读练,学生以“学法提示”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大量的预读实践中形成,教师只要把握了阅读教学的阶段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加强阅读技能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就能水到渠成。
新闻推荐
(记者包中强)9月17日上午,“2016内江秋季人居·汽车消费文化节”内江众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展区非常热闹,不仅有热舞走秀等才艺表演精彩连连,还有听歌猜名互动环节趣味多多,给参展市民带来了无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