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桐梓坝小学 温春梅
在农耕时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农历,并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作物的收种管理。它的准确巧妙,令我们中国人骄傲。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与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也应该跟随二十四节气的步伐,以鲜活的大自然为背景,走进诗的意境,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一同呼吸。
2014年,我带领我班学生开始了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学习之旅。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五两个年级,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关注二十四节气物候的变化,与千年前的诗人们一起触摸自然,感悟生命,一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顺应天时学古诗,与自然一起脉动
千年前的诗人写诗,都是应时应景,有感而发。我们学习古诗也应该跟季节合拍,顺应天时。从冬至开始,每一个农历的节气到来时,我就会选择与这个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编成小册子,带领孩子们学习。在和千年前相同的节气里,像诗人一样观察物候变化,抒发情感。这样,与自然一起脉动,诗中的景、诗中的情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千年前的声音、文字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开始关注日历册上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开始关注天气及身边景物的变化。
冬至那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小至》《至后》,感受“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的冬至美景,抒发“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的思乡情怀,排遣“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的孤独凄凉。冬至之后是小寒,我们开启了梅花诗词之旅,孩子们带来了腊梅,插在讲台上,看着金黄的腊梅,闻着淡淡的清香,我们一起诵读梅花诗词。走出教室,孩子们拥到校园的小花园边,对着那株盛开的腊梅诵读梅花诗词,笑盈盈地看着,乐滋滋地说着,眼里满是情感。
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都在寒假里,又恰逢春节。我把诗词发到群里,孩子们翻看着日历,感受着温度的回升,万物的苏醒,学习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守岁》,王维的《春园即事》,还有两首关于元宵节的诗:欧阳修的《生查子·元日》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诗词的陪伴下,孩子们的寒假过得快乐而充实。
惊蛰到了,农民要开始忙碌了,我们读韦应物的《观田家》,韩愈的《早春》,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汉乐府诗《长歌行》。春分来临,风和日丽,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纷纷外出郊游,一幅幅春天的美景图尽收眼底。我们学习欧阳修的《阮郎归》,“青梅如豆柳如眉。”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春游后的静静回味,惬意舒畅,随着孩子们的诵读传递出来。
就这样,我们跟随农历节气,走过大自然的四季,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千年前的古诗词就这样走进我们的生命,走进我们的灵魂。
二、音乐图画配古诗,让文字变得灵动
“诗言志,歌咏言。”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诗不但和音乐紧密相连,而且诗和画也是姊妹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如此。说“诗中有画”,这是古人评诗论诗的一个标准。在农历古诗词的学习中,我们还为这些千年前的古诗词配上音乐吟唱,配上图画赏析,诗情画意,孩子们乐在其中。
农历古诗词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是冬至,那天,天灰蒙蒙的,阴雨绵绵。教室里,播放着王洛宾的《青春舞曲》,在那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旋律中,我们感叹时间的流逝;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杜甫的《小至》。学完后,孩子们在“农历游记”本上抄写这首诗,并给它配上画。童可欣画的律管像模像样,冷睿康的腊梅已经绽放……《青春舞曲》的旋律,静静地在教室里回荡。在这个最冷的节气,诗词、音乐和图画,已经悄悄走进了孩子们的生命。
三九的第一天,学习《诗经·蒹葭》,诵读理解之后,孩子们在本子上抄写这首诗,并配上画。在孩子们的笔下,那清澈的湖水,那茂密的芦苇似乎都有家乡湿地公园的影子,这是日常观察带给他们的灵感,更是顺应时节带给他们的心灵悸动。第二天,上音乐课,请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更深刻地理解了千年前的古诗对千年后歌曲的深刻影响。
在孩子们的“农历游记”本上,每一首古诗词,都配上了图画,那金黄色的腊梅花是友情的传递,是品格的绽放;那飘飞的雪花带着欣喜,带着期待;那一叶孤舟,那孤寂的渔翁,静静地垂钓,是品格的坚守;那柔软细长的垂柳,飘荡的是春天的诗意……
就这样,给古诗词配上音乐,配上图画,我们的农历古诗词旅游快乐启航。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了,对诗词的理解更深了,对自然万物、对社会情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更透了。
三、学生习作引古诗,让诗意走进生活
古诗词荡涤着我们的灵魂,也要栖居在我们的语言中,让生活也充满诗意。在农历古诗词的学习之旅中,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学以致用,在习作中引用古诗句,让文章变得雅致。下面分享几句孩子们的精彩引用: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悄悄地把满园春色撒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就是我的家乡——内江。
有人爱雪,爱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纯洁;有人爱叶,爱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而我,爱的是雨,爱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滋润。
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学以致用,也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了浓浓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学期,黄弋格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征文比赛,她写了一篇《五味诗词》,古典诗词已经深深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她在文章结尾写道:“诗词的五味子,把古人的酸甜苦辣咸一一包含。让我们有机会追忆,古人的快乐和他们的愁苦。也可以说吧,这是另一种思念,另一种梦幻,另一种遐想,另一种传承。”
一年来,我们跟随二十四节气的步伐,与自然一起脉动,学习古诗词;在文字、音乐和图画中,和千年前的诗人同呼吸,共交流,在农历的天空下诗意地栖居。古典诗词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灵魂。
新闻推荐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胡信柯)为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状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近日,经开区召开全区基层党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