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瑛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这话确实不假。我的音乐梦想就源于那一首首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歌曲。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童年时期的我在法王寺村校学习。那时初中已经搬走,村校教师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仅留下了两位公办教师。我刚上三年级,遇到了一位公办女教师当班主任,她叫刘艳芳。她不仅收藏有大量连环画、故事书,时常给我们阅读,还有一副好嗓子,能歌善舞,学校唯一的一台风琴就放在我们班里。每当大家学习疲倦时,刘老师就会弹风琴,教我们唱歌,“六一”儿童节到了,还会组织学生参加乡里的演出。就这样,学习之余,我爱上了唱歌。
那时候,没有收音机、电视机。除了学校教唱的歌曲,我还时常跟着哥哥姐姐,打着装满煤油的竹筒火把,到处去看“坝坝电影”。看电影时,我爱上了电影里的插曲。只要是我看过的电影,里面的歌曲我都记得,《刘三姐》电影里的每首歌曲,我几乎都会唱。
上初中后,我更是幸运地遇到了几位音乐教师。他们不仅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识谱,我对音乐的热爱越来越浓。还记得,曾传国老师教我们唱《老师啊,我永远把您记在心上》,在我工作几十年后,每到孩子们毕业时,我都会把这首歌曲与他们一同分享。在我为教初中英语的蔡丽老师写的文章《长到后我就成了您》,还特地引用了其中的歌词作为开头。
高中三年在太平中学求学,这时,我遇到了班主任李明老师。李老师是一位硕士毕业生,她不带教本也能得心应手地上课,还常常给我们谈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知识。李老师也爱好音乐,中午的读报课,李老师会一边给我们弹琴,一边教我们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如《心声》《世上只有妈妈好》《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除了普通话歌曲,她还教我们唱粤语歌、英语歌,同学们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我个子矮小,一直坐前排。风琴就在我的桌子旁边,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得到了李老师的“真传”。每次她教我们唱歌都会唱谱,我一边看她怎样弹奏,一边跟着她哼唱乐谱,两年下来,我没抄写一首歌词,只抄写了歌谱。李老师曾奇怪地问我:“艾瑛,你不抄写歌词,怎么会唱呢?”我说,我喜欢唱曲子,歌词只需要唱一遍就记住了。
让我欣慰的是,我回乡做了民办教师后,音乐知识派上了用场。村校负责人告诉我,学校没有音乐老师,我除了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外,还要负责教一至六年级每天一节音乐课。工作之余,我利用周末时间去向李明老师请教,自学弹奏电子琴,从此,法王寺村校的教室里时常飘荡着欢乐的歌声。
光阴荏苒,一晃我也工作三十年了,从偏远的法王寺村校到山清水秀的苏溪小学,再到美丽富饶的苏家湾镇中心学校,我一直坚持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每当唱起那些欢快感人的歌曲,我都会想起曾经给予我关心鼓励的每一位老师。
2014年,我与他人合作,为内江市春风行动志愿者团队写的歌曲《甜城爱心志愿者之歌》,以及专门为留守儿童写的歌曲《梧桐树下的思念》,成为内江市首创爱心歌曲,多次到各地演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015年7月,我有幸加入了内江市音乐家协会,我在实现了作家梦之后,再一次圆了音乐梦!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就如何致力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市人大代表和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纷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