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罗蔡梅 记者 毛春燕李弘)为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先后引进果桑在该区田家镇长江现代农业园区、永福乡、高桥镇蚕桑基地进行试点种植,连续三年试种果桑成功。
截至去年底,该区共栽植果桑1.06万亩。今年果桑投产面积超过1000亩,主要分布在三烈、双才、双桥、新店、椑南、田家、永福、大治8个乡镇。
专业合作共致富
公司农户齐发展
“我们公司在东兴区双桥镇元觉村2015年一期流转土地1350亩,2016年二期流转土地1650亩,现已投入资金420万元,建成桑园2350亩,其中果桑700亩、叶用桑1650亩。” 成立于2015年的四川省元先桥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还将继续投入资金,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建与新店乡金鼓村连接集旅游、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于一体的10里果桑休闲采摘体验长廊,利用桑园优势,在园区内建成生态放养区100亩,放养区养殖鸡、羊,用桑叶喂鱼,形成生态循环养殖链。同时,修建标准化钢架大蚕棚4000平方米,修建果桑干果加工厂3000平方米,桑叶茶加工厂1600平方米。
在栽桑养蚕的同时,该公司还生产桑椹红酒、桑椹汁、桑椹干、桑椹糕、桑椹酵素、桑叶茶、桑叶粉,创建“绿色保健果桑”知名品牌,期望通过努力,加快果桑产品的工业原料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东兴果桑。
在东兴区,同样立足于蚕桑产业的公司还有迪美亚种植专业合作社、楠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他们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通产业链,在引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技术多扶持
综合开发有出路
“我们已经在三烈、双才等乡镇实施果桑综合开发,选择集中成片的果桑基地推广‘桑—经\’‘桑—粮\’间套作模式;开发果桑叶资源,生产桑叶茶、桑叶粉、桑叶饲料等果桑叶产品;充分开发利用果桑园空间和果桑叶资源,推行‘桑—禽\’套养模式,在果桑地放养鸡、羊、牛,生产桑功能鸡、羊、牛。鼓励果桑专业合作社、果桑家庭农场生产桑枝食用菌、桑椹干果、桑椹糕等。建立果桑家庭农场,发展果桑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家乐,推出果桑特色产品,兴办农家超市,吸引各地游客到果桑家庭农场休闲、采摘、体验和消费。”内江市东兴区蚕桑局副局长高立平如是说。
按照规划,该区将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以及果桑品种特性,进一步细化完善适应东兴区的标准化果桑栽培与管理技术规范,在果桑基地乡镇全面推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进行培训,提高果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果农的技能。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到东兴区进行实地技术培训与指导。巩固完善现有区、乡(镇)、村三级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从蚕桑到果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采摘旅游,东兴区迈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新步伐。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冯瑶记者毛春燕)近日,内江市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暨政策培训会召开。内江市发改委通报了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情况和2017年重点工作,各县(区)汇报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