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是企业精英,在事业有成时,却选择了离开企业,回乡带动村民致富。
她将目光瞄准了莲花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业,从成立内江市莲之道莲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创建 “莲挚道”品牌,为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她不满足于眼下的成绩,又开始推广无公害水稻种植,打造本土优质品牌……
◇本报记者 邓婉蕾
放弃高薪,回村工作
和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样,李君莲从小的梦想便是能走出村,到外面的世界看看。1998年大学毕业后,学会计专业的李君莲离开家乡到过成都、北京等城市工作。经过多年打拼,凭着灵活的头脑和扎实肯干的态度, 她很快从会计财务做到行政主管,工资收入可观,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小康生活。
在很多村民眼里,李君莲俨然已是一只飞出农村的“凤凰”。可就在一次工作中,李君莲遇到了一个在外创业成功的同乡人,在聊到家乡建设时,他鼓励李君莲返乡为家乡做点事。
听到同乡的一席话,李君莲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
“好不容易走出了农村,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现在你又跑回农村来受罪。”对于李君莲打算放弃高薪回乡工作,很多家人、朋友都表示不理解,但李君莲根本不顾这些,毅然选择回到了永安镇石板村。
2013年,李君莲当选石板村党支部书记。
发展产业,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君莲了解到,石板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于是她邀请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李顺洪回乡投资,建设家乡,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楼房一栋接一栋……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但是产业还未发展起来,村里成片的田土荒废,何不搞点产业呢?以前大家只懂得种玉米、红苕等农作物,只够糊口。”李君莲明白,要让村民富起来,产业发展是根本。
发展什么产业可以带动村民致富?李君莲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发现种植莲花有很大市场,可是当时周边地区种植的莲花产出的田藕市场售价低,她打算改变种植品种,换种开花期限长、方便观赏、易结莲子的莲花种植。
说干就干,2014年1月,李君莲和李顺洪一起合作承包了300亩地种植莲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2015年6月,在石板村规模莲田基础上,李君莲牵头成立了内江市莲之道莲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李君莲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主要销售鲜莲花、鲜莲蓬、鲜莲米、干莲米和莲子芯。
同时,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在李君莲心里酝酿:合作社是“小打小闹”,要做大做强就得实现标准化、品牌化销售。于是,李君莲注册了“莲挚道”商标,推出莲子产品礼品包装。
为了把石板村的莲子推销出去,李君莲开动脑筋,请村里人一起设计包装礼品盒。此外,网络也成为石板村销售农产品的重要平台,微信群供村里农户之间交流;QQ群供村民进行农产品展示;另外石板村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定期推送石板村的相关信息,再通过村民的随手转发,实现了村民自发宣传。就这样微店、网店、特产店成为他们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
依靠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
虽然合作社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李君莲还有更大的目标。她要利用合作社的特色产品莲花,干出更大的名堂。“依靠莲花打造乡村旅游,农旅结合才能带动乡村发展。”
2015年夏季到来后,成片莲花竞相开放,肥美的鲤鱼、鲫鱼、白鲢在莲叶下欢快游动,开始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由于观赏性高,游客纷纷通过朋友圈进行分享,扩大宣传影响力后,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仅一年时间,李君莲就尝到了农旅结合带来的甜头,石板村也从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赏花胜地。
2016年7月,石板村举办了第一届莲花节。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混水摸鱼”、“中秋打糍粑”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举办莲花节游客最多的时候有三千多人,周一至周五如果天气好的话,也有三四百名游客,在周末客流量大时,村里到处都停满了车。” 李君莲满脸笑容地说道,举办莲花节时,还有不少游客到村民的果树上采摘水果,购买农产品,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的路子被打开。
“目前,三产融合已初见成效,农业、深加工、旅游业三者的完美结合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村民的土鸡、鸡蛋、菜油、粮食鱼等一系列农副产品,都得到各地游客和买主的青睐。”对此,李君莲很自豪。
推广无公害水稻,打造本土优质品牌
乡村旅游走上了正轨,李君莲为村民想出了新的致富之道。这次,她搞起了无公害水稻种植。
2017年3月,市中区农林局启动了“1000亩稻鱼共生项目”,李君莲察觉到了机会,她积极向市中区农林局争取到了200亩土地,发展推广稻鱼共生养殖模式,水稻采取不施化肥,只用有机肥,不打农药的无公害种植。“现在很多村都在发展采摘旅游业,但是成规模的水稻种植却越来越少,民以食为天,特别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被视为潜力无穷的‘金矿\’,一批批绿色有机农产品争相‘跃上\’市民的餐桌,所以我认为发展绿色农产品是一个不错的致富路子。”
为了种出高质量、无公害的水稻,李君莲通过农户负责提供劳动力和农田,合作社向村民提供种子、有机肥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发展水稻种植,并派专人监管,避免村民违规使用化肥等。
今年4月16日,石板村举行了“插秧节”活动,开展了插秧比赛,目的在于宣传石板村的“两减一增”水稻种植。李君莲介绍,“‘两减\’是指减少化肥、减少农药,‘一增\’是指:增加效益,提高质量。”
为实现品牌化、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目前李君莲已为无公害水稻注册了 “忆常心”商标。
“到了今年年底就能看到收成,我们希望通过种植无公害水稻让大家都能富起来,如果试种成功了,让农民见到收益后,下一步,我们准备走土地托管化道路。”李君莲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村民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土地托管就是将土地统一管理,从播种、施肥、到维护、收割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然后由合作社给村民发工资;米卖出去以后,村民还有分红。既集约了土地,又能带领村民致富。
“希望3年时间能把‘忆常心\’打造成市中区优质农产品品牌,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粮食,让村民实现自主创业和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李君莲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钟雨君文/图自1984年毕业分配到学校,饶运强就一直从事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30多年来,他凭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勤奋努力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成为...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